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古格

古格

古地名、古国名。即唐代吐蕃杳雄(又译羊同)之别称。地在今西藏札达县境。唐末吐蕃奴隶起义,赞普王室一支迁此,赞普后裔德祖衮于此建古格王朝,旧称札朗宗,意“根本驻地”。盛行佛教,有托林寺等寺院。所建王宫依山叠起,地道、水渠、暗堡贯穿其间,气势雄伟,与今布达拉宫相似。此宫直延续到17世纪,在一次与入侵之森巴人的战争中,古格王的统治被推翻,宫室被毁。古格一名亦不再使用,仅以阿里代之。王宫遗址今存。占地18万平方米,自山脚至山顶300余米,其间房屋、窑洞、石窟、佛塔等,计600余座,其中窟洞300余座、塔3座,有5座名为红庙、白庙、轮回庙、王宫殿、集会堂最佳。建筑古朴,壁画多艺术音乐舞蹈造型,有赞普及王臣画像,并依次标以名号。其中有干尸众多,并保存有箭杆、盔甲、马甲、刀剑,甲上刻有藏文“bod” (西藏)字样。干尸当是抗击森巴人入侵的战士遗体。另有众多古朴的以莲花、蔓草为题的石刻。宫中还保存有大量抄本佛经,其中有些是唐末作品。

猜你喜欢

  • 屯民

    清代川西北藏、羌族地区改土归流后所设土屯的属民。乾隆十七年(1752),以杂谷宣慰司(治所在今四川理县,即杂谷脑)苍旺不法,在其地行改土归流,于南部建立土屯制度,设杂谷、乾堡、上孟董、下孟董、九子寨5

  • 百户

    职官名。金朝始设,女真语称为“谋克”,隶属于“猛安”(千户)。元承金制,作为世袭军职,又称百夫长,隶属于千户。驻守各地者,设百户所,分隶于各县千户所。百户所分两等,上所置蒙、汉百户各1员,下所置百户1

  • 啜米部

    见“处和部”(588页)。

  • 官票

    见“省票” ②(1626页)。

  • 包勒

    见“格林包勒”(1808页)。

  • 向通汉

    ?—1021宋代五溪少数民族首领。五溪(今湖南西部)人。淳化二年(991),以五溪诸州统军、鹤州刺史为富州刺史。至道二年(996),上言:五溪诸州连接10洞,控西南诸民族之地,而王民安居。并以勤王之诚

  • 仪宾倘不浪

    即“赵全”(1608页)。

  • 顾馥春

    即“岩大五”(1408页)。

  • 白智光

    西夏惠宗朝高僧。封为安全国师。主持译经事业。惠宗和母梁太后曾亲临译场。后世有西夏译经图描绘其事。对西夏佛教发展有重要贡献。或为龟兹人。

  • 御东园

    见“罗布林卡”(1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