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后汉书

后汉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南朝宋范晔(398—446)撰。今本120篇,分130卷。晔字蔚宗,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官至尚书吏部郎、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在其撰写此书前,已有《东观汉记》等18家后汉书。元嘉元年(424)后,晔以《东观汉记》为主,博采众长,自订体例以类叙法编次,并多录奏疏文章而成。计本纪10、列传80,记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史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十志尚未写成,即以谋反罪名被处死刑。梁刘昭给《后汉书》作注时,将晋司马彪《续汉书》83卷中之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等八志抽出,加以注释,补入是书,成志30卷。宋真宗时合刻,总数230万字。本纪列传中记载了不少民族史资料。其中《东夷传》叙述夫余、挹娄、高句骊、东沃沮、、三韩、倭之历史;《南蛮西南夷传》,简要介绍巴郡南郡蛮、板循蛮夷及夜郎、滇、哀牢、邛都、莋都、冉駹、白马氐等情况;《西羌传》详细记载了西羌的兴起和社会状况,东汉时东羌的反抗斗争及湟中月氏胡史事;《西域传》记叙拘弥、于阗、西夜、子合、德若、条支、安息,大秦、大月氏、高附、天竺、东离、栗弋、严、奄蔡、莎车、疏勒、焉耆、蒲类、移支、东且弥、车师之状况;《南匈奴传》较为详细记载南匈奴的兴衰及与东汉王朝的关系;《乌桓鲜卑传》对乌桓的起源、南迁及鲜卑兴起、发展皆有所论述,是研究东汉时期民族史的重要书籍。纪传为唐李贤注,志为南朝梁刘昭注。论著有清惠栋《补注》、清王先谦《集解》等。版本有淳化五年刻本、南宋绍兴善本、1965年中华书局标点本。

猜你喜欢

  • 落马河

    即“阴河”(933页)。

  • 俺答谢表

    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等致明穆宗的表文。亦称《北狄顺义王俺答谢表》。隆庆四年(1570),※俺答汗孙※把汉那吉投明,促成双方议和,结束了明蒙之间200余年的战争状态。翌年,明廷同意俺答封王、通贡、

  • 昂木仁

    参见“昂仁”(1412页)。

  • 拜降

    元朝大臣。钦察人。广平路总管忽都之子。通蒙语。初从平章阿塔海于扬州,为奏差官,每年数赴京奏事,深得忽必烈赏识。至元二十二年(1285),授金坛尹,迁江浙行省理问官、江西行省都镇抚。二十七年,从丞相忙兀

  • 回纥

    古族名。先世为丁零、狄、北魏时的袁纥、隋时的韦纥、乌纥。原为铁勒之一部。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公元7世纪时徙居于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臣属于突厥帝国。隋大业(605—618)年间,因反抗西突厥的统治,联

  • 王嵯巅

    ?—859唐代南诏弄栋节度使。亦作王嵯颠、王苴颠、蒙嵯颠等。一说为白族王氏先祖,一说属乌蛮(彝族先民)。南诏仿唐制,在地方设军政机构六节度,弄栋(在今云南姚安县北)为其一。王氏利用其军政实力,干预朝政

  • 喀喇沙尔办事大臣

    清代新疆喀喇沙尔军政长官。乾隆二十四年(1759)置。驻喀喇沙尔城(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衙署有章京3员、笔帖式3员、委笔帖式11员、贴写通事10员,管理印房、粮饷、回务、台卡诸事。别有绿营守备1员

  • 明庆

    ?—1880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德敦氏 (亦作德都拉氏),隶布特哈正白旗。道光八年(1828),从征喀什噶尔(今新疆喀什),擢头等侍卫。二十二年(1842),从扬威将军奕经戍镇海,以击英舰功,升正黄

  • 怯里马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克埒穆尔齐”。《元史语解》释为“通事”,即译员。蒙古征服各地,与各国、各族交往日增,言谈和相互联系多借助怯里马赤。元代除中书省掾属中置怯里马赤4人外,各部、院、监、寺、司等诸官

  • 台海使槎录

    地方志名。清人黄叔璥撰。作者大兴人,康熙朝进士。六十一年(1722),以御史巡视台湾,根据亲身闻见并参阅有关台湾记述诸书,博览综辑而成。全书共8卷,前四卷称《赤嵌笔谈》,五至七卷为《番俗六考》,第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