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斯木汗

哈斯木汗

1445—1523

哈萨克汗。※贾尼别克汗之子。继位前,即掌管大片领地,与穆伦德克汗相抗。1511—1523年(—说1508—1518年)在位。其统治期间,统一哈萨克诸部,联合别失八里(或作亦力把里)统治者,与月即别(乌兹别克)昔班尼汗进行长期战争。领地南括锡尔河流域及其诸城,东南抵七河流域,东北达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西至雅克河流域。首府从锡晏那克城迁至土耳克斯坦城,汗居阿合买提亚萨吾依丁宫殿里。明正德八年(1513),与赛德汗结盟反对塔什干统治者。与邻近地区特别是中亚农业区和城市进行频繁贸易。制定《哈斯木汗法典》(又称《哈萨克汗国名鉴》,采取措施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使汗国人口增至百余万,士兵达30万,出现兴盛局面。因治绩显著,被誉为哈萨克汗与速檀中最坚强者。嘉靖二年(1523)卒,子马玛什(谟马失)继位,未几卒,侄塔赫尔嗣。

猜你喜欢

  • 洗袍河

    即“鸭绿江”(1866页)。

  • 咸丰安顺府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书。54卷。清常恩(吉林汉族)、邹汉勋(湖南新化人)修纂。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内分天文、地理、营建、纪事、经制、职官、人物、列女、艺文等篇。安顺为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分布区,各

  • 阿敦昂邦

    官名。满语音译。“阿敦”意为“牧群”,“昂邦”意为“大臣”。即清代内务府上驷院卿,设2员,正3品。参见“阿敦”(1198页)。

  • 哲合林耶

    见“哲赫林耶”(1859页)。

  • 僧官制

    藏区僧人从政为官的制度。由来已久,唐吐蕃时,僧人被准许参政,从政高僧地位高于俗官,谓之“豫国事者”,名为“钵阐布”,意为“大僧”或“高僧”,位即“宰相”职,入元,中央设总制院(后改宣政院),封萨迦派高

  • 雪阿

    ①藏语音译,意为“五钱”。西藏地方铸造的银币之一。宣统元年(1909)铸造。有藏文“宣统元年”及面值“五钱”等字样和法轮图案。1912年西藏地方成立银行,次年继续铸造该币。正面铸狮子图案,背面铸面值和

  • 乌力安

    见“鹿哨”(2104页)。

  • 宽彻普化

    ?—约1365元朝宗室。又译宽彻不花。蒙古孛儿只斤氏。※忽必烈孙,镇南王※脱欢子。泰定三年(1326),封威顺王,镇武昌。致和元年(1328),应怀王图帖睦尔召,还京,翊戴怀王(文宗)即汗位,后还镇。

  • 阿皆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

  • 摆时

    傈僳语音译。傈僳族民歌曲调名。通常由男女青年在山野对唱,内容多反映爱情和生产劳动。歌词格式为七字一句,四句一段。由三句和一个固定的结束短句组成一段。各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反复时句首和句尾部分基本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