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人佐领

回人佐领

清代以居京维吾尔人编立的佐领。乾隆二十五年(1760)立,初编126人,后增至329人,初授白和卓(吐鲁番一封建领主之子,入京朝觐留居)任佐领,入内务府正白旗,居西长安门外宝月楼(今北京中南海南门新华门)之南,俗称“回子营”。营内设办事公所,以内务府官员协掌其事,属内佐领,下设本族骁骑校1员、领催4名,马甲初为35名,后定59名。二十九年(1764),又于营西建礼拜寺,供居京、※年班来京众伊斯兰教徒做礼拜之用。乾隆帝宠妃、辅国公图尔都之妹容妃(即“香妃”)曾登临宝月楼朝南礼拜。此佐领除服官、执役及制作各种工艺品外,尤擅长乐技。每逢宫廷、禁苑年节筵宴,例陈回部音乐、舞蹈和杂技。乾隆四十一年(1776)以前,其乐列入宴乐之末。

猜你喜欢

  • 苏耶南姆嘉木措

    约1684—1753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东科尔呼图克图五世。生于青海尖扎县。随察罕诺门罕出家受具足戒。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举兵反清,因喇嘛同情,寺庙遭到破坏,避居于叶尔

  • 格楞当

    德昂语音译,意为“水鼓”。云南潞江德昂族中保存的一种古老乐器。因使用时注入一定的清水,湿润鼓皮、鼓心,以产生更大的共鸣声,故名。一般用直径30公分左右、长约70公分的圆木挖空,两头蒙以牛皮制成。主要于

  •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俄签订的第一个界约。即《中俄尼布楚议界条约》,亦称《黑龙江界约》,习称《尼布楚条约》。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清政府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与沙俄首席全权大使戈洛文在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签订。

  • 泽登札布

    见“对音库尔呼图克图五世”(643页)。

  • 锡尔哈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至古北口驿道上的蒙古站。位于英金河支流希尔哈河右岸。在赤峰西南,围场东北,距默尔沟站100里,至阿木沟站60里。

  • 陈书

    纪传体南朝陈代史书。姚思廉(557—637)撰。36卷,包括本纪6卷,列传30卷。思廉字简之(一说本名简,以字行),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迁居关中万年(今陕西西安),入唐官著作郎、弘文馆学士、散

  • 哥舒翰

    ?—757唐代著名蕃将。出身突骑施哥舒部,父哥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世居安西。天宝六年(747),御吐蕃有功,擢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八年(749),在青海积石

  • 佟国印

    ?—1671清朝将领。汉军正蓝旗人。骑都尉佟恒年之子。初袭父职。崇德三年(1638),授工部副理事官。六年(1641),随睿亲王多尔衮征明,围锦州,攻松山、杏山,炮击塔山,取胜,叙功,加一云骑尉,迁工

  • 外剌歹

    即“斡亦剌”(2425页)。

  • 晋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新晋书》,南齐臧荣绪《晋书》等佚后用今名。唐房玄龄(579648)等监修,令孤德棻(583—666)等撰。130卷。贞观二十二年(648)成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