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尔扈特银印

土尔扈特银印

古印。已收存者有8颗。其中7颗是乾隆四十年(1775)颁给的官印,一为五十年(1785)颁给。前7颗形方,边厚10. 6厘米,厚3.1厘米。背有小型虎纽,高6. 5厘米。边镌有汉文“乾隆肆拾年玖月 日礼部造。”印文为满蒙文合壁:“乌纳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之印,”“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北部盟长之印”,“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南部盟长之印”,“管理旧土尔扈特部南右旗札萨克之印”,“管理旧土尔扈特部南左旗札萨克之印”,“管理旧土尔扈特部南中旗札萨克之印”,“管理旧土尔扈特部东左旗札萨克之印”。是分别颁给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策琳纳木扎勒、拜济瑚、伯尔哈什哈、恭坦、奇布腾的。印现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另1颗略小。形方,边宽10.7厘米,厚2.7厘米。背有虎纽,纽高5.5厘米。边镌汉文“乾隆五十年九月 日”、“礼部造”、“乾字六百九号”字样。印文为满、蒙文合壁:“旧土尔扈特部北右翼旗札萨克之印”。是颁给恭格车凌的,现存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它是土尔扈特部反抗沙俄压迫,重返祖国的历史见证。

猜你喜欢

  • 吹吹腔

    白族戏剧。是在※大本曲的基础上形成的。唱腔有20多种,唱词基本上仍采用“七七七五”(前3句7字,后1句5字为一段)的民歌形式。唱腔曲牌按生、旦、净、丑划分。演唱时主要以白族民间乐器唢呐伴奏,配有锣鼓。

  • 革兜

    见“仡兜苗”(572页)。

  • 皂衣先人

    高句骊国官号。又写作“帛衣先人”。(1)始见于《后汉书》、《三国志》,为高句骊王家官名,序列第八等级(《北史》、《周书》等言高句骊“大官”凡十二等,中无其名,仅见《新唐书》记有“先人”,为第十一等级)

  • 宁海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成吉思汗叔答里台之孙阔阔出及其孙亦思蛮、八都儿、阿海等先后受封。

  • 兴隆笙

    元代蒙古宫廷乐器。亦作兴龙笙。犹今之风琴。《元史·礼乐志》及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等均有记载。元世祖中统年间(1260—1264),西域回回进献一笙,但有声无律。后由元廷玉宸乐院判官郑秀“考音律,分定清

  • 几何印纹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越族先人陶器纹饰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文化特征之一。花纹大多用陶印模捺印或拍印而成,有方格、曲尺、圆圈、米字、人字、之字、平行直线、回字、波浪、筐篮等等图案。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古越人居住的广大

  • 太守

    后赵太祖武帝石虎年号。349年,凡1年。石世、彭城王石遵即位后,沿用其年号,未改元。

  • 贯云石

    1286—1324元代畏兀儿族文学家。本名小云石海涯,字浮岭,号酸斋,别号成斋、疏仙、石屏、芦花道人等。祖籍西域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阿里海牙之孙。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姓。为赵国夫人廉氏(平章政

  • 宁道务

    唐代少数民族地方官员。岭南道钦州人。族属乌武僚(壮族先民)。出身钦州豪门大酋。唐宁越郡都督※宁长真之孙。唐天授至天宝年间,先后被朝廷委任龙州、爱州、郁林州牧,后擢新州、封州刺史。卒于任上,归葬故里。

  • 黄羝羌

    ※西羌的一支。又作黄祗羌、黄石羌。原居青海湟水流域。西汉元康三年(前63),参加西羌起义,与先零、罕开等羌反抗汉朝的压迫。为汉将赵充国镇压,部众数千人降,隶属汉金城属国。东汉初,一支出现于武威南山,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