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文

土文

我国土族使用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拼音文字。设计于1979年,经互助土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呈报青海省人民政府审批。198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把土族文字方案“作为试验方案,先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慎重推行。”并获得国家民委批准。为了积极而慎重地推广土文,并进一步完善土文方案,青海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特邀有关专家于1987年12月7日至9日在青海省驻京办事处召开了土族文字方案研讨会。会议认为,八年来在互助县试行的实践表明,土文在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扫盲进程、传播科学知识、提高民族素质和学习汉语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土文方案字母的设计充分表达了土族语语音的特点,并在读音上做到了同汉语拼音方案尽量取得一致,其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符合国务院关于少数民族文字方案中设计字母的几项原则,是切实可行的。与会者对个别语音的表达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科学探讨,对于今后进一步完善正字法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土文方案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与汉语拼音方案一致。这种一致性,对于利用汉语拼音方案的一切现成技术设备,对于土族和汉族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土文正字法的基本原则是语言学原则。但是,在词干接附加成分或与某些助词结合中出现的一些连音变化则按形态学原则处理,以保护它们各自的原来的语音面貌。在个别情况下,为照顾其它地区,也有按历史上的语音形式书写的情况。土文方案以互助方言的东沟音作为标准音参考点。所谓“标准音参考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以东沟大庄语音为拼写的依据,二是又不一定完全依它,在可能范围内照顾其它地方,其中包括土族语另一主要方言——民和方言。互助方言和民和方言是土族语的主要使用地区。事实上,以互助方言为拼写依据的土文,只要再增加表示民和方言特有的小舌送气清塞音的字母(即用双字母kh)就可以了。至于词的语音形式,根据目前情况不能强求一致,允许民和方言按自己读音去拼写。

猜你喜欢

  • 卫阎本贵州通志

    即“康熙后贵州通志”(2103页)。

  • 大钦茂

    ?—793渤海国第三世王。武王※大武艺嫡子。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父死,以长兄大都利行早卒,继王位。次年,改年号“大兴”。受唐封渤海郡王,仍嗣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即位后,

  • 根布

    藏语音译,又译格波。意为“老人”、“长者”。旧时西藏农牧区传达差役通知或直接分派※乌拉差役的头人。由※宗本或所属领主委派及※差巴轮流担任等。在谿堆之下,管理庄园百姓,主要负责分派乌拉差役,接待过往官兵

  • 耶律察割

    ?—951辽皇族。字欧辛,又作沤僧、呕里僧、呕里僧王。契丹族。辽太祖弟※耶律安端子。史载其长于心计、善骑射。大同元年(947),太宗德光猝死军中,随军将臣拥世宗耶律阮在柩前继位,淳钦太后将兵抗击。纷争

  • 普定人遗址

    即“普定穿洞旧石器文化遗址”(2294页)。

  • 游牧八旗

    清代中央部院直辖的蒙古旗。即内属旗。特点是:多以获罪者部属,或需要加以防患的降众编设;不设札萨克(旗长)和会盟,多置总管于本旗营内执行各项政令、差役,凡事无自主权,须接受严格控制;平时其兵差亦由国家供

  • 转户

    见“蕃汉转户”(2489页)。

  • 哈什木

    清代新疆吐鲁番封建主。一译哈色木。蒙古族。吐鲁番人。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裔吐鲁番苏勒坦阿布勒阿哈默特汗子(一作伊斯恳德尔子)。初隶准噶尔部。康熙五十九年(1720),闻清军进击乌鲁木齐,偕兄莽苏尔率

  • 白诃黎布失毕

    ?—650唐时龟兹王。王族白姓。白苏发叠弟。兄死继位。贞观二十一年(647)两次遣使入唐朝贡,释其兄授焉耆拒唐之举,太宗仍决意兵讨。次年,与其将羯猎颠率兵5万迎战昆丘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率之唐军,败

  • 西钁里

    见“东钁里”(5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