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圣祖御制崇福寺碑

圣祖御制崇福寺碑

呼和浩特清代石碑。俗称记功碑。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石碑为两块,分立于呼和浩特崇福寺(小召)院内正殿前左右侧的两座亭子里,称御碑亭。每座碑亭有8根柱子,上盖八角瓦顶。碑立于基石上,高达3米余,庄严肃穆。东碑为汉、满文,西碑为蒙、藏文。碑文记述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1696—1697)清圣祖三次出塞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的经过。因三次出征均将大本营设在小召前,故立碑于小召内。碑文亦收录在《归绥县志》中,并译成多种外文。该碑是研究康熙平定噶尔丹的重要文物。石碑今藏于内蒙古博物馆后院。

猜你喜欢

  • 李志甫

    ?—1340元末畲族起义军首领。一作李至甫、李智甫,又名李胜。畲族,福建南胜(今南靖县)人。元顺帝至元四年(1338)六月,与汉族黄二使领导畲、汉人民起义军,向漳州进攻。广东刘虎子率众在潮州响应,起义

  • 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木之乱的一次战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七月九日,布拉呢敦(大和卓木)、霍集占(小和卓木)于※“阿尔楚尔之战”败走后,率众逃伊西洱库尔淖尔(一称叶什勒池,今帕米尔雅什库里湖)。其地南

  • 札凌山卫

    见“者林山卫”(1349页)。

  • 布姆杜

    景颇语音译,意为“山上的主人”。汉称“山官”。解放前景颇族地区一定范围内的政治领袖。辖区包括一个或几个乃至十几个村寨不等,通过以山岭、河流或道路为界。各自为政,无隶属关系。早期具有氏族长或公社首领性质

  • 怀州

    辽地名。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岗庙村。为乌苏伊肯河谷与床金河谷交汇处,北望赛汗山,东南可直达上京(今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部),西北沿敖尔盖河谷上溯庆州(今巴林右旗白塔子),是联系北部草原的重要通道。唐时置

  • 大漠州都督府

    唐代在西突厥地区设置的羁縻机构。又作大漠都督府。高宗显庆三年(658)以葛逻禄炽俟部(一作婆匐)置。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职位世袭。辖地约在今新疆福海县一带(一作在乌隆古河以西地区)。隶北庭都护府管辖

  • 乞伏述延

    鲜卑乞伏氏首领。西秦开国主※乞伏国仁曾祖。约东晋初,叔父乞伏祁埿死,嗣立。破鲜卑莫侯氏于苑川(今甘肃榆中县大营川地区),降其众二万余落,据有其地。以叔父乞伏轲埿为师傅,执掌政务,以斯引乌埿为左辅将军,

  • 冉元

    明代四川酉阳土官。土家族。受明封为酉阳司(治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宣抚使。正德八年(1513),献大木20根,请免子冉维翰袭职时赴京,获准。十二年(1517,《明史》作二十年,误),又献大木20

  • 召八

    拉枯语音译。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拉祐族地区负责管理佛堂财产的人。过去当地群众普遍信仰佛教,许多村寨都建有佛堂,设专人即“召八”负责保管佛堂一切财产,佛堂每年所收谷子(每户向佛堂奉献的“香腊钱”)和年节、

  • 大玮瑎

    ?—907渤海国第十四世王。一作大璋瑎。唐乾宁元年(894,一说为景福二年,893),前王※大玄锡死,继位。次年十月,受唐册封。在位时,先有王子大封裔朝唐,与新罗使节在朝会上争座次,唐昭宗裁定新罗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