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察儿

塔察儿

①(?—1238)蒙古国将领。又译塔察、搭察儿、答答儿。一名倴盏。许兀慎氏。成吉思汗“四杰”之一※博尔忽从孙(一作子)。骁勇善战,充宿卫,侍成吉思汗。拖雷监国时期(1227—1229),受命与耶律楚材整治燕京(今北京)秩序,颇有政绩。太宗二年(1230),从汗伐金,任行省兵马都元帅,统宿卫军及诸王军士,取河东诸州郡,攻潼关。翌年,破河中。四年,与速不台围汴梁(今河南开封),迫金主请和。继受委留镇河南。以金败盟杀蒙古使臣,复围汴,屡败金军于南薰门。五年,围金哀宗于蔡州(今河南汝南),与南宋军配合,屡败金军。次年,破城,金朝亡。受命留镇河南,以遏宋军。八年,破息州、光州,以功赐息州民3千户。十年,攻寿州,卒于军。②蒙古国宗王、大将。又译塔察。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幼弟※铁木哥斡赤斤之孙,只不干之子。父早卒,祖父死,以嫡孙,袭王爵,受皇太弟宝,领有祖父封地。定宗后海迷失称制三年(1251)与东道诸王也古、也松格等拥立蒙哥即汗位。宪宗七年(1257)率兵攻宋,围樊城。次年随汗伐宋,攻荆山,以分宋兵力,略地至江而还。1260年与诸王首倡拥戴忽必烈称汗,以功赐益都、平州为食邑。并以诸王白虎、袭剌门所属民户、人匠、岁赋予之。中统二年(1261),随汗征阿里不哥,大败阿里不哥于昔木土脑儿,迫之北遁。

猜你喜欢

  • 吐蕃天子功德布施录

    敦煌佛教文献。见《关于新疆的藏文文献》。系官员奉命代吐蕃赞普向沙州寺院做功德放布施之文牍。其内容是:“牛年仲春四日,吐蕃天子做功德,经常所献供品是:于沙州寺院布施油灯。于沙州普光寺,四日晚,寺户杨当、

  • 元唾壶

    元代蒙古宫殿吐痰用具。《元史·舆服志》载:“唾壶,制以银,宽缘,虚腹,有盖,黄金涂之”。据马可波罗亲眼所见,凡大臣入朝时,随身带唾壶,殿内不许吐痰于地。欲唾时,揭开壶盖,向上行礼表示歉意后,吐痰入壶,

  • 陉头

    见“炭山”(1651页)。

  • 光定

    西夏神宗李遵顼年号。1211—1223年,凡13年。

  • 恒乍绷起义

    清嘉庆年间傈僳族抗清斗争。又称维西起义。嘉庆六年(1801),云南丽江府维西(今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地区发生灾荒,傈僳族农民向康普、古刹二寨土司借粮度荒。土司等不但拒借,反诬傈僳族领袖沙尼(巫师)恒乍绷

  • 乞思合儿

    见“喀什噶尔”(2205页)。

  • 索岳尔济山

    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大兴安岭支脉。辽时称七金山。最高处在乌珠穆沁旗与巴林旗分界处。山容不甚险峻,惟岩石嵬巍,暴露山面。原有的森林因清乾隆时为山火所焚,只有分散的桦、榆等树。清朝视为边防重地、设

  • 沙卜提莫提克

    见“匝布梯墨克塔布伯克”(473页)。

  • 将军庙

    唐将李宓之庙。俗称将军洞。地点在云南下关(今大理市治)西北、苍山斜阳峰麓。天宝十三年(南诏阁罗凤赞普钟三年,754),唐侍御史剑南留后李宓奉命率7万兵击南诏,遭南诏及吐蕃夹击,全军覆没,本人遭擒,被沉

  • 郑和家谱

    回族族谱名。修于清雍正(1723—1735)年间。记马氏一支——郑和以后15代之谱系。为研究郑和之族属和改姓(由马氏改郑姓)以及本支发展、迁徙的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1936年玉溪县李鸿祥,从该县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