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港起义

多港起义

清代海南岛黎族农民反帝反封建的武装起义。光绪年间(1875—1908),崖州多港峒(今乐东县大安)一带黎人饱尝汉族官吏、地主、奸商和本民族上层的剥削和奴役。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其宗教势力也深入至这一地区,并与当地官府勾结,纵容“教民”利用放高利贷胡作非为,黎人稍有反抗,便被抓到城里关押、拷打,黎人恨之入骨。光绪二十二年(1896),作恶多端的美国基督教堂爪牙陈庆昌(汉族)到黎村索债,强拉欠债人牛只,被愤怒群众当场击毙。美国传教士冶基善向崖州告状,趁机勒索。知州李怀清奴颜卑膝,令永乐把总何秉钺兴师问罪。二十三年冬,以吕那改为首聚集多港、多涧黎族农民4千余人,一举攻破乐安城。把总何秉钺仓惶从北门逃窜。邻近各峒黎人闻风附从。起义群众乘胜进攻九所、黄流和崖城,“州西大震”,“烽火涨天”。知州李怀清调五营清兵(约千余人)配备洋枪、火炮等武装往多港镇压,遭义军顽强抗击,屡攻不下,后退兵崖城,并以失守城池之罪把何秉钺处决。黎族群众于险阻处构筑坚固栏栅,与清军坚持斗争3年之久。最后迫使地方官府让步,把黎人欠高利贷者之债一笔勾销,并答应官府日后不向黎人随意摊派,使事态得以暂时平息。

猜你喜欢

  • 安岐

    清代鉴赏家。天津人。朝鲜族。安氏。字仪周,号麓村,亦号松泉老人。名所居曰“沽水草堂”。鬻盐准南,声势显赫。以好士称,江淮间文士贫而不遇者,多依以为生。嗜古今书画名迹以自娱。爱书画,精鉴赏,收藏之富,甲

  • 潘罗支

    ?—1004宋代西凉府(今甘肃武威)吐蕃六谷部大首领。清代译作博罗齐。祖籍潘州(今四川松蕃)。一说为西藏膨域人。嗣为首领后,奉行西联甘州(今甘肃张掖)回鹘,附宋抗夏政策,势力寝强。咸平四年(1001)

  • 董鄂部

    见“栋鄂部”(1572页)。

  • 大金寺

    四川甘孜地区※霍尔13寺之一。建于明末清初。寺址初建于甘孜绒坝岔打伙沟,康熙元年(1662)昂燃杰迁寺于让来塘。自康熙(1662—1722)年间始,在西藏地方政府及达赖喇嘛操纵下,势力不断扩大,占有大

  • 大单于志

    书名。十六国时期后赵参军石泰、石同、石谦、孔隆撰。晋太兴二年(319),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勒,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为十六国之一。建国后,命撰该书,记石勒兴

  • 愁思岭部

    靺鞨诸部之一。唐亡高丽后,被迁于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界内,乾封(666—668)中,置夷宾州(治所无考)管理其事,隶营州都督。万岁通天(696—697)中,契丹首领李尽忠据营州叛武周,次年又被移

  • 白亚栗斯

    北魏时起义首领。河西胡人。明元帝神瑞二年(415)三月,河西饥胡屯聚上党郡(治今山西襄垣县东北),推其为盟主,号大将军,起兵反魏,自号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攻魏河内郡(治今河南沁阳县)。四

  • 必兰阿鲁带

    金大臣。女真族。必兰氏。贞祐(1213—1217)初,累官宁化州刺史。二年,迁同知真定府事,权河北、大名宣抚副使。三年,以保全赞皇县(今河北赞皇)功,遥授安武军节度使,改昭义军节度使,充宣抚副使。加授

  • 忠孝军

    金代兵种之一。金宣宗时(1213—1223),由河朔诸路回纥及乃满(即乃蛮)、羌人、吐谷浑和被蒙古俘掠逃归的汉人组成。不问鞍马有无、译语能否,选骑射优者充当。以石抹燕山奴、蒲察定住统之。待遇优厚,粮饷

  • 吐吉

    参见“始毕可汗”(155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