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底阿郭
即“都龙光”(1815页)。
即“都龙光”(1815页)。
春秋至战国初白狄的一支。亦作仇繇、夙繇、厹由、仇犹等。春秋初居今陕北和晋西。白狄东迁入华北时,该部在途中留居今山西盂县,建城而居,故亦称“仇由国”。奉鲜虞为盟主,与白狄各支组成联盟。周景王四年(前54
契丹语音译,意为“心腹”。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宫卫※弘义宫,契丹语音译为“算斡鲁朵”。
见“白马氐”(597页)。
918—967辽代大臣。字寅的哂。契丹族。为令稳萧塔列子。其先世于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为本部夷离堇。史载其貌魁伟,臂力过人。辽世宗时,娶明王耶律安端女蔼因翁主。穆宗应历初年,以妻参与谋乱,另娶太宗次女嘲
清官署名。为内务府属下机构。顺治(1644—1661)初年设立。设管理三旗牛羊群事务总管1人,由察哈尔都统兼任。下设张家口外牛羊群和达里岗爱羊群兼马驼群小总管各1人、副总管2人、协领、委署协领、翼长、
地名。即今云南中甸县。地跨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峡谷。唐吐蕃铁桥节度使地,宋为大理所辖,元属丽江路,明为丽江府地。清初土知府木氏降于吴三桂。康熙九年(1670),吴割其地赠达赖喇嘛,设喇嘛营官,始盛行
藏语音译,意为“内相”。吐蕃主管内政之官。有大、中、小之别。详见“曩论掣逋”(2589页)、“曩论觅零逋”(2589页)及“曩论充”(2589页)。
乾隆帝论述喇嘛教宗旨及清廷对该教所持政策的文章。乾隆五十七年(1792)撰。《卫藏通志》卷首有载该文首释“喇嘛”一词含义及清廷沿元、明旧制加封其宗教领袖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号。继述兴黄教以安蒙古、
古水名。“鲁”,一作“沵”,《北史·勿吉传》亦作太岳鲁水。即今嫩江下游支流洮儿河。勿吉使臣初次至和龙(今辽宁朝阳市)朝贡北魏,乘船至此水后,舍舟陆行,为勿吉通古代东北重镇和龙西线必经之水。唐代称他(它
元朝大臣。字公迈。畏兀儿人。魏国公※布鲁海牙孙,恒阳王※廉希宪第五子。由太中大夫、西蜀四川道肃政廉访使,任至江西等处行省参知政事。曾师事南昌士人熊朋来,从学诸经礼义。至治二年(1322),迁陕西行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