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宁远城

宁远城

①古城名。即今辽宁省兴城市。明为宁远州城。位于渤海北岸汤沙河与女儿河之间。是今东北通向华北交通要冲。原属广宁(今辽宁北镇县)前屯、中屯二卫地。明宣德三年(1428)建。分内外二城。内城周5里余,高3丈。池周7里余,深1.5丈。东、南、西、北4门,分别称春和、延辉、永宁、威远。外城周9里余,高与内城等,亦有东、南、西、北4门,分别称远安、迎永、恩清、大定。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努尔哈赤率兵13万攻此城,战明将袁崇焕,大败,是为著名的“宁远之战”。清康熙二年(1663)改置宁远州。二十年置宁远州驻防,隶锦州副都统属协领所管旗界。额设满洲佐领、汉军佐领、汉军骁骑校各1人,领催16人,满、汉、锡伯兵184名。乾隆四十六年(1781)重修。民国二年(1913)降为县。三年改名兴城。1986年改设兴城市。 ②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建于固尔札(金顶寺)。为维吾尔族屯垦地,设有阿奇木伯克(地方行政首长)。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伊犁后城被毁。光绪八年(1882)设同知,十四年(1888)改置宁远县,为伊塔道治所。1913年改名伊宁。今新疆伊宁市。 ③见“亦力把里”(872页)。

猜你喜欢

  • 张孟明

    北魏时高昌王。敦煌人。北魏太和十五年(491,《魏书·高昌传》为五年,恐误,时阿伏至罗尚未西迁),高车王阿伏至罗杀太和初柔然所立高昌王※阚伯周子※阚首归兄弟,立之为王,控制高昌地区(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

  • 剪发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名断发、剃发。据史载,一为成年男子的发饰,即将头发的周围剪短,将中间的长发挽为高髻,置于头顶;二为未婚姑娘的发饰,即将前额的头发剪短,让其下垂至眉间,称“刘海

  • 买国良

    ?—1748清朝将领。四川西昌人。回族。由行伍出师西藏,累功至署守备参营将事。乾隆十二年(1747),随川陕总督张广泗等出征金川,设伏攻克色底碉。次年又随任举再征,连克牛厂、乌撒山、石碉木城,色尔力石

  • 那孜宗

    参见“浪卡子”(1943页)。

  • 蒙古实业公司

    清末蒙古王公创办的新式企业。宣统二年(1910) 8月24日经批准,9月10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创办人是清末的蒙古王公,主要有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外蒙古赛音诺颜汗部札萨克亲王那颜图、阿拉善旗札萨克

  • 马希声

    899—932五代后唐时期楚王。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一作扶沟(今河南扶沟)人。楚王※马殷次子。初受父命,判内外诸军事。为人素愚,受荆南高季昌离间,枉杀大将离郁。长兴二年(931,一作元年

  • 口利

    蒙古族古代宴客习俗。饮食时主人先尝一口以示无毒。一作“口到”。蒙古族自古就十分好客,乐施善予。萧大亨《夷俗记》载:“有生平不相知识,或贫或馁,不必卑辞哀请,直入其幕而坐之,主人食即以其食剖而分之。以故

  • 绥蒙抗战报

    中共晋绥边区委员会和大青山骑兵支队创办的报纸。1940年创刊,八开,油印,不定期。周沛然、李克全、张海等负责编辑、刻板印刷和发行。内容主要为向绥远敌占区的人民群众和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抗日宣传。对宣传中

  • 丁册

    见“比丁”(188页)。

  • 移剌窝斡

    ?—1162金代契丹起义军领袖。契丹族。移剌(耶律)氏。正隆六年(1161),海陵王征发西北路契丹丁壮从军伐宋,契丹人恐丁壮从军后遭邻族侵掠,请求免征,遭拒,遂从招讨司译史撒八杀招讨使完颜沃侧及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