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坻镜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案,图案内边双廓线,线内围镜纽铸4个契丹小字,一说为“寿长福德”之意。此镜与罗振玉1916年在《古镜图录》中所收一镜相同,罗氏藏镜早不知去向。1919年朝鲜总督府出版《朝鲜金石综览》亦载铜镜文字摹本,云其所藏为“本府博物馆”,比勘其字,亦与此镜相同。
契丹小字铜镜。是镜在解放后于内蒙古喀喇沁旗一废品收购站中发现,现藏内蒙古博物馆。以左下方镜侧阴刻汉字“宝坻官”字样取名。正八角形,边长5.6厘米。镜背正中有纽,纽有系穿,四周留边,上下左右铸缠枝花纹图案,图案内边双廓线,线内围镜纽铸4个契丹小字,一说为“寿长福德”之意。此镜与罗振玉1916年在《古镜图录》中所收一镜相同,罗氏藏镜早不知去向。1919年朝鲜总督府出版《朝鲜金石综览》亦载铜镜文字摹本,云其所藏为“本府博物馆”,比勘其字,亦与此镜相同。
见“梁后”(2125页)。
明代藏区部落名。其地在今青海贵德东境。永乐元年(1403),明廷于其地设川卜簇千户所,隶河州卫,以其首领令真奔为千户,给印、诰,赐冠带、织金文绮袭衣等。永乐五年(1407)、宣德二年(1427),其首
见“广惠寺”(132页)。
书名。清许绍宗修,邓显鹤纂,30卷。嘉庆二十二年(1817)成书。内容包括纪、州治、疆域、坊乡、沿革、封建、职官、选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山川、瑶峒、政绩、武功、艺文、列传、载记、外篇
古国名。又作、卢戎。商、西周、春秋时南方小国。地处汉江流域以南,辖地于今湖北襄樊市西南地区。曾参与周武王伐纣。楚武王四十二年(前699),楚※屈瑕伐※罗及鄢时,与罗相结共败楚师,迫屈瑕
契丹语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圣宗※兴圣宫。“血古只”,又译作“穴骨只”,辽太宗※永兴宫下一※闸撒为是名。
见“耶嘉克珠”(1324页)。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与合力啰”。2正、2承旨、8都案、2案头。
参见“吾都里”(1047页)。
辽圣宗时屯田戍边的一种田制。是时沿边各置屯田戍兵,以种田积谷代替军饷。规定诸屯田在官斛粟不得擅贷,在屯者力耕公田,不输税赋,是为公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