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察珲多尔济

察珲多尔济

1634—1699

清代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土谢图汗※衮布长子。驻牧土拉河南。顺治十二年(1655),继父位称汗,称斡齐赖赛因汗,为左翼长。与同族墨乐根诺颜、达尔汉诺颜、丹津喇嘛等遣子弟向清朝奉表贡。冬,复遣使与清廷会盟于宗人府,受命为喀尔喀8札萨克之一,向清廷进“九白”(白驼一、白马八)之贡。康熙十六年(1677),以兵助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鄂齐尔图汗抗击准噶尔部噶尔丹袭击,不及,鄂齐尔图被杀。继遣台吉色棱达什率兵三百,劫噶尔丹派往清朝的贡使。素与札萨克图汗不和,康熙元年(1662),因罗卜藏台吉额璘沁以私怨擅杀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与赛音诺颜部长丹津喇嘛出兵击之,迫额璘沁投卫拉特。后因拒绝归还来附之札萨克图汗部属众,复与札萨克图汗成衮纷争。二十五年(1686)经清廷调解,举行库伦伯勒齐尔(今蒙古乌兰巴托附近)会盟,仅归还部份属民,纠纷亦未彻底解决。二十六年,闻札萨克图汗沙喇附噶尔丹,会盟于固尔班赫格尔,以兵击杀沙喇及噶尔丹弟多尔济扎布。同年,与车臣汗诺尔布请清廷赐印,并疏请康熙帝上尊号,未准。以沙皇俄国不断侵占其辖地,于康熙十一年(1672),派卓立克图等人致书沙皇,不准俄国在蒙古土地上建立色楞格斯克城,令其迁走。十四年(1675),复遣加尔马比利克图等赴莫斯科,列举在色楞格斯克等地的俄国人攻打土谢图汗属部,劫掠妇孺和财产的行径。因俄国拒绝迁城,遂派弟西第什哩率军驻色楞格河地区,以遏止俄国对自己辖地的侵占。康熙二十七年(1688),喀尔喀遭噶尔丹袭击,兵败,走翁吉。后得赛音诺颜部长善巴兵助,复与噶尔丹鏖战,再溃,遂投附清朝,受命入居苏尼特界内鄂琳图牧地,清廷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于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举行会盟。以其率众归诚,仍保留土谢图汗号。清廷依漠南蒙古例在土谢图汗部编旗佐。次年,改喀尔喀左右翼为三路,土谢图汗部为北路,由其统领,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败亡后,该部复归土拉河驻牧。

猜你喜欢

  • 颇拉

    藏语音译。西藏后藏贵族家族之一。庄园在江孜珠颇拉。其先辈为达吉及其弟阿松,约17世纪中期为后藏地方行政官。阿松受蒙古和硕特部达延汗赏赐,受封于江孜南部的珠颇位,其家族因以得名。阿松子帕玛杰布参加征服西

  • 伊勒登阿喇布坦

    ?—1688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车臣汗※诺尔布子。康熙二十年(1681),随父向清朝入贡。二十六年(1687),继父位嗣车臣汗。驻牧克鲁伦河北巴颜乌兰。次年卒,清遣侍卫阿南达往赙,时准噶尔

  • 延初

    前秦末主苻崇年号。394年,凡1年。

  • 八柱国

    西魏等官制。柱国或上柱国官秩始于战国时期楚国,原为保卫国都的官,后为最高武官。北魏初,太武帝拓跋焘以长孙嵩为柱国大将军。北魏末年,又以此秩授尔朱荣。西魏大统三年(537),文帝授予宇文泰此秩。其后功参

  • 正辅主

    西夏军队中辅助正军者。为第二等军卒。在不同岗位配备不同战具。牧主正辅主有弓1张、30支箭、长矛杖1支;农主正军则仅有20支箭。内宿后卫正辅主有弓1张、60支箭、有后毡木橹1、长矛杖1支。

  • 畬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山哈”、或“山客”等。史书上称“畬民”、“畲客”或“峯民”、“峯客”。畲,音she(奢),意指刀耕火种或巢居的民族。分布于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5省80多个县、市的部分山

  • 号室部

    靺鞨(勿吉)著名七部之一。《隋书》称其“在指涅东”,约分布在今兴凯湖附近及绥芬河上中游地区(一说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为中心的牡丹江流域,并认为号室乃肃慎转音,或与沃沮“为同音相假”)。隋末唐初臣附高丽。在

  • 彭荩臣

    ?—1560明代湖广保靖司土官。土家族。保靖(治今湖南保靖县)宣慰使※彭九霄第三子。嘉靖六年(1527),承袭宣慰使。十九年(1540),奉调从征镇筆。二十二年(1543),随征贵州田平。三十三年(1

  • 乌就屠

    ?—前33西汉时乌孙昆莫(王)。肥王※翁归靡与匈奴妇人所生子。※元贵靡异母兄弟。性格豪爽,向与右大将友善。宣帝甘露元年(前53),闻狂王泥靡被汉使魏和意击伤在逃,偕诸翎侯遁居天山。扬言借母家匈奴兵,众

  • 发羌

    ※西羌的一支。与唐旄羌居青海黄河河源地区。东汉时,烧当羌数次被汉军击败后,远徙其地。因环境寒苦,不能久居而还。或说为吐蕃族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