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西藏宫名。梵语音译,意为“佛教圣地”。在拉萨市西北布达拉山上。藏语原称“玛波日”,意为“红山”。相传自公元7世纪中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在此山南麓依山建宫室后,始有此名。早年凿建的藏王修法洞“却杰珠普”位于红山顶部,至今尚存,余皆遭雷电与兵燹毁坏。清顺治二年(1645),五世达赖命第巴索南绕丹主持重建,至十年(1653),建成白宫部分,遂从哲蚌寺噶丹颇章迁此。该处遂渐成为西藏政教中心。康熙十八年(1679),桑结嘉错任第巴后,集中西藏大量财力、物力,历时三年,鸠工建成红宫部分。后历经不断增修扩建,始具有现在的规模,成为高耸于拉萨市内的一座辉煌壮丽的宫堡式建筑群。全部为土木石结构,东西宽420米,进深约300米,最高的宫室13层,其金顶距地面117米多。共有房屋近万间,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全部建筑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气势磅礴,为藏族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其中有宽大的石砌阶梯,有供达赖等举行庆典、处理政教事务和居住的东大殿、东西日光殿和寝宫,专门供奉五世和七至十三世达赖肉身灵塔的灵塔殿、享堂,众多的佛殿、经堂、廊庑、庭院。还有摄政、噶厦、译仓的办事房,僧官学校的教室、僧舍等。宫内存有大量精美的塑像、雕像、卷轴画、壁画、佛经、史籍、法器、供器、幔幛、清朝皇帝牌位,明清两朝赐的匾额、封诰、册印、礼物。五世达赖灵塔高约15米,系用3721公斤黄金页皮和无数珍珠、宝石包裹,镶嵌而成。解放前,其管理机构称孜恰列空,意即布达拉宫管理处,由机巧堪布,即总管堪布主持。解放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周天受

    ?—1860清朝将领。字百禄。四川巴县(今属重庆市)人。回族。咸丰(1851—1861)初,从向荣镇压广西太平天国起义军,转战湖南、湖北及江南,累官游击,赐号“沙拉吗依巴图鲁”。五年(1855),率川

  • 回纥十一部

    唐代回纥部落联盟诸部的总称。又称回纥十一姓。即回纥、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秘、阿布思、骨仑屋骨、拔悉蜜、葛逻禄。其中,以回纥部居主导地位。每部置一都督。每行止斗战,常以拔悉蜜、葛逻禄为先锋。

  • 拜济瑚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玉奇汗长子※沙克都尔扎布之曾孙。初随渥巴锡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乾隆三十六年(1771),率所属600余户约2000余人随渥巴锡东返祖邦,受封为札萨克辅国

  • 宣抚同知

    官名。元代设置。职位仅次于宣抚使。明代为世袭土官,秩正五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

  • 米拉尕黑

    东乡族民间叙事长诗。数百年相传不息,影响很大。长诗叙述英雄米拉尕黑与美丽的姑娘麦芝茹的爱情故事。在他们行将结婚时,适逢外敌入侵,米拉尕黑应征入伍,荷戈出征,并立下赫赫战功。战后国王以“驸马”高位笼络,

  • 扎尔鼐

    ?—1728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僧人、西藏地方政府官员。本名扎尔鼐·罗追杰布。西藏拉萨人。藏族。曾任七世达赖喇嘛仓储巴,康熙五十九年(1720),拥护清军入藏平定侵扰西藏之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军,

  • 独龙河

    河流名。又称“俅江”或“曲江”。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部。发源于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东南,由北向南至茂顶以下转向西流,过马库入缅甸境。河宽平均30米,因河床落差极大,水流湍急。西

  • 国朝耆献类征初编

    书名。亦名《国朝耆献类征》,或称《耆献类征》。清李桓(1827—1891,湖南湘阴人)辑。720卷,附《国朝贤媛类征初编》12卷。光绪九年(1883)成书。辑天命元年(1616)至道光三十年(1850

  • 夏日阿旺程列嘉措

    1678—1739清代青海隆务寺高僧。藏族。出生于隆务寺昂��贡保家。从巴索济龙阿旺贡却尼玛前出家为僧。康熙三十六年(1697),赴西藏朝拜五世班禅罗桑益希和六世达赖仓央嘉

  • 木仡佬

    见“仡僚”(571页),“仡佬族”(5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