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隆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停放死者尸体的祭坛。起源于鬼魂崇拜。人死,临时在房屋附近搭盖,竹木结构,状如伞。四周插黑、白、红三色旗幡,内挂死者生前衣饰,供食品。若为男子并要挂一牛头骨。置死者于内,停尸三五日,家属亲友祭奠,巫师绕之舞蹈、唱挽歌。尸体火化后,使人入内用竹竿猛力戳刺,高声呼喊,驱赶鬼魂。最后将其焚烧,以示鬼魂无安身之处,而离去。
僜语音译。西藏东南部察隅地区僜人停放死者尸体的祭坛。起源于鬼魂崇拜。人死,临时在房屋附近搭盖,竹木结构,状如伞。四周插黑、白、红三色旗幡,内挂死者生前衣饰,供食品。若为男子并要挂一牛头骨。置死者于内,停尸三五日,家属亲友祭奠,巫师绕之舞蹈、唱挽歌。尸体火化后,使人入内用竹竿猛力戳刺,高声呼喊,驱赶鬼魂。最后将其焚烧,以示鬼魂无安身之处,而离去。
靺鞨(勿吉)著名7部之一。因依粟末水(今第二松花江)而居得名。唐初又称粟末靺鞨,下分若干部,已知者有厥稽等8部。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后,《隋书》称其“与高丽相接”,约在今吉林省吉林市附近的松花江上
书名。姓氏谱系著作。蒙古八旗正蓝旗都统博尔济吉特·罗密著。雍正十年(1732)用满文写成。道光十九年(1839)译成蒙文。手稿本3卷。第一卷记载成吉思汗祖先及元朝诸帝;第二卷记载蒙古必力克图汗(北元昭
东羌的一支。又作同羌。参见“铜鞮羌”(2063页)。
书名。金王寂所撰诗文集。6卷。寂字无老,蓟州遵化人,天德二年(1150)进士,历官中都路转运使,谥文肃。诗境清刻俊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为大定、明昌时期的名士。原书已佚。《四库全书》编者
见“朱舍里部”(793页)。
元代蒙古族人民反抗活动之一。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在全国风起云涌的红巾军大起义影响下,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所属五投下领地发生暴动,元廷派遣翰林学士承旨阔怯前往镇压,暴动失败。
①清末宋景诗(1842—?,山东堂邑人)所领导的农民武装。 ②清末刘永福(1837—1917)领导的壮汉农民武装。永福,字渊亭,本名业,广西上思人,初为壮族农民军首领延陵王吴陵云、吴亚忠部将。清同治七
见“剪发”(2121页)。
1821?—1865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又作阿里汗、条列和卓、倭里汗条勒和卓。移居浩罕之维吾尔族和卓后裔,※张格尔弟巴布顶子。道光二十七年(1847),参与卡塔条勒(迈买的明)领导的“七和卓之
?—1696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康熙十六年(1677),以领催从征吴三桂,败解玉卿于小原。十八年(1679),以署章京战敌马三保。二十年(1681),随三路大军败敌将胡国秉于归化寺。二十九年(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