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师范

师范

1751—1811

清代白族学者。字端人,号荔扉,别号金华山樵。云南大理府赵州(辖今凤仪、弥渡)人。祖籍山西洪洞县师村,先世于明初随沐英出征云南,以功被封为世袭指挥使,落籍赵州,世代与白族通婚,融入白族。父师问忠博学有才,曾中乡试第二名,以文史训导子弟,故自幼得父学而光大之。乾隆三十九年(1774),举乡试第二名,后六次入京会试均不第。五十二年(1787),补剑川州(今云南剑川县)儒学训导。继奉命办理西征廓尔喀军需,代理知州事,以军功保授安徽望江县知事。在职8年,为官清廉,以爱士恤民为己任;兴利除弊,不畏强暴,严惩贪官污吏;兴办教育,在县衙开设“小停云馆”,广收志士学子读文史,研习经籍,咏诗作赋,评议现实,考书院诸生学业之进退,亲为讲说,培养了一批有造诣的人才。桐城名士姚鼐赞之曰:“为人恺悌忠信,笃于友谊,爱士殷殷,出于至诚。”后因重听致仕,贫困不能返故里,客死望江,家无余财,惟书籍数千卷。士民悲泣,未受恩者,且为经理丧事。幸获济南守张鹏升(溟洲)资助,送灵柩归葬弥渡。毕生勤于史学,并工诗文,亦喜作画,对滇、皖文化作出了杰出贡献。乾隆五十五年(1790),即与袁文典、袁文揆兄弟共同编纂《滇南诗略》。在望江又完成多种著作的编纂和著述,搜集望江先哲43家诗文,成《雷音集》,以讽后学。又辑《二余堂丛书》12种,以广传播。自著《金华山樵前后集》、《二余堂诗文稿》、《抱瓮轩诗文汇稿》、《小停云馆芝言》等,均在望江付梓。又纂《南诏征信录》3卷(未刊行)。晚年纂成巨著《滇系》40卷,分疆域、职官、事略、赋产、山川、人物、典故、艺文、土司、属夷、旅途、杂感等12类,博采400余种书籍,记录了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的众多资料,持论确而取义精,成为一部不可多得的通志史书、有关云南的百科全书。姚鼐称赞此书“论古今之是非,综核形势之利弊,兼采文物,博考古实”。后人莫不赞叹其治学精神。

猜你喜欢

  • 捏褐妳

    又记作“捏褐耐”。契丹语,意“狗头”。契丹族对“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的称谓。依俗,节前七日(八月八日)杀白犬,于寝帐前七步埋其头,露其嘴。至中秋,移帐于埋狗头处。

  • 康国

    ①西域古国名。又作悉万斤、萨末鞬、飒秣建。昭武九姓国之一。位于今中亚两河流域撒马尔罕地区。建都于萨宝水上阿禄迪城。居民为康居之后,从事游牧,迁徙无常。王姓温,大月氏人。先世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南北朝时为

  • 循成道

    古政区名,相当于县。氐族聚居区。西汉置,属武都郡(治今甘肃西和县南)。为※十三氐道之一。治所在今陕西略阳县西北,甘肃成县南,西汉水北岸。东汉废。

  • 夺里本斡鲁朵

    见“延昌宫”(819页)。

  • 额里野

    见“库页岛”(1109页)。

  • 北魏前废帝

    见“元恭”(228页)。

  • 色目人

    元朝划分的四种民族等级之一。此词源于唐代,意为“各色各目”、“诸色名目”、“种类”等,有时亦指“姓氏稀僻者”。元代成为对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来华各族人的统称。元朝承金朝民族分等之制,将治下臣民大体按

  • 宣懿皇后

    见“萧观音”(1994页)。

  • 传小召

    参见“传大召”(794页)。

  • 真腊风土记

    书名。元周达观撰。1卷。成宗元贞元年(1295)遣使招谕真腊(今柬埔寨),作者随行,至大德元年(1297)返归,首尾3年,谙悉其俗,因记所闻见成此书。凡40则,包括地理、风俗、语言、宗教、经济生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