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帝师癹思八行状

帝师癹思八行状

元代癹思八生平事迹专文。至元十七年(1280),帝师八思巴圆寂后,翰林学士王磐奉敕撰。癹思八即元代乌思藏高僧八思巴·洛卓坚藏(1235—1280)之异译。文中首录元世祖忽必烈尊赐封号全称:“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据本文载:八思巴为土波(吐蕃)望族之裔,幼从其伯父萨师加哇(萨班、公哥坚藏)出家学经,7岁演法,精通三藏。癸丑岁(1253),应忽必烈之召驰驿王府晋谒。戊午岁(1258),应蒙古宪宗(蒙哥)诏主持僧、道两家辨伪,僧人获胜。庚申岁(1260),忽必烈即帝位后,尊为国师授玉印,任中原法主,统天下教门,寻辞返乌思藏,期月召还。庚午岁(1270)至元七年,以制成大元国字(八思巴蒙古文),下诏颁行,并升号大宝法王,赐玉印,统领全国释教,旋又西归。甲戌岁(1274)至元十年召还,隆重优礼,并请为皇太子真金说《彰所知论》,寻又力辞,于庚辰岁(1280)至元十七年圆寂。世祖命于京师建塔保藏真身舍利,又敕命王磐撰成行状。行状所叙八思巴历年事迹行止,皆为当时史实,并与藏、汉史籍所载相符,向为史家所重;然文中称八思巴卒年42岁,而藏文《萨迦世系》、《八思巴总传》则推算其卒年46岁,并为学界所沿用。

猜你喜欢

  • 佐领

    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和首领名。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正式规定八旗的基本单位※牛录,以及该单位首领牛录章京(前称※牛录额真)的汉文名称,俱称为佐领。雍正四年(1726),颁给佐领图记以作文移印信。

  • 恩萨·索南乔郎

    1439—1504即二世班禅。全称竹白旺修索南乔吉郎布。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名僧。藏族。后藏恩萨(今日喀则境内)人。初名支才贝吾。幼时灵异昭著,能追述前辈班禅事迹。被巴索曲结甘丹尺巴收为门徒,赐名索

  • 河口

    参见“雅江”(2195页)。

  • 长河西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名。治所在今四川康定。洪武十五年(1382)十月,该地故元四川行省左丞剌瓦蒙遣理问高惟善等,从打箭炉长河西入朝,献故元所授银印,诏赐文绮、帛、钞等,并命行人钟顺护送回居地。次年,剌瓦蒙

  • 南谢蛮

    唐代对分布在牂柯南部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其首领谢氏而得名。其先世乃西汉末年牂柯郡大姓之一。西晋时谢氏官至牂柯太守,成一方之长。所统南部居民称南谢,分布在今贵州贵阳南部青岩、惠水一带。唐贞观十一年(637

  • 回族花儿

    回族民歌。别名“少年”,又称“野曲”、“山曲儿”。起源于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流行于甘、宁、青、新疆回民地区。约产生于元代(一说为明代),是当地回族吸收西北其他各族的“花儿”艺术形式,创造的一种民

  • 青苗会

    土族传统节日。流行于青海互助县龙王山一带。每年夏历三月至六月,由巫师推算决定会期。源自明洪武年间“龙王显灵”庇佑土族牧民的传说。节日早晨人们先至广福寺点灯焚香,顶礼膜拜,请出龙神轿杆、护法神箭,然后组

  • 杜尔伯特部左翼中后旗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乾隆十八年(1753),汗车凌从叔父巴图蒙古率众归清。十九年,封札萨克辅国公,建旗。初驻牧扎克拜达里克(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内)。继迁额克阿喇勒、额尔齐斯。二十三年(1758),定牧于

  •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书名。清廷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文书汇编。420卷。清奕訢(1833—1898,爱新觉罗氏,字静轩,道光帝侄,满族)领衔总裁,朱学勤(字修伯,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汉族)等总纂。据地方官员奏报及清廷谕旨

  • 素囊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墨特部领主。亦译素郎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不他失礼子,※把汉比吉所生。仗祖母三娘子之势并有大板升(约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一带)之众,富冠诸部。初受明封为都督同知,万历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