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平定粤匪纪略

平定粤匪纪略

书名。清军镇压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纪事。亦名《平定粤寇纪略》或《荡平发逆图说》。18卷。清杜文澜(1815—1881,字小舫,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汉族)撰。作者奉湖广总督之命,据各地奏报、清廷谕旨、邸报及文集写成。内容以时间为顺序,自道光三十年(1850)六月洪秀全起义于广西桂平金田村之日起,迄同治三年(1864)九月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于江南时止,记述清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经过、清军屠杀太平军的所谓“战功”、清廷的谕令、封赏、抚恤等史事。所据战报乃当时各部向清廷邀功请赏之文,多虚谎不实。附有《贼名记》、《邪说记》、《逆迹记》、《琐闻记》4卷,略述太平天国领袖们的出身、简历及其部众的民族成分、推行的民族政策与典章制度等,为研究壮、瑶民族史、壮族人物史的参考资料。同治八年(1869),有聚珍版印行,但错字较多,后稍加修改,更名为《平定粤寇纪略》,于光绪元年(1875)印行。十四年(1888)石印本增图50幅;十九年石印本再增图24幅,均更名为《荡平发逆图说》。光绪元年刻本收入解放后出版的《太平天国资料汇编》第一册。

猜你喜欢

  • 布老

    ①布依语音译。又称“寨老”。布依族旧时村寨头人。流行于贵州部分地区。在自然村寨中,共同推举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来担任。职责为:维护和行使乡规民约,调解民事纠纷,与邻寨共同商讨某些御外事件等。 ②参见“都

  • 回跋部

    辽代回霸女真诸部之一。一作回拔。回跋,本为回霸的另一译写,但《辽史》中的回跋部为回霸女真诸部之一。分布在回跋江(今辉发河)流域,故名。辽在其地设回跋部大王府,以其首领为大王,统领部众。向辽纳贡无定期,

  • 萧胡母里

    见“胡母里”(1580页)。

  • 安化蛮

    宋代对安化州少数民族的称呼。安化州,大中祥符九年(1016),以抚水州改置,故亦称※抚水蛮。以蒙姓为酋长,民有区、廖、潘、吴等姓。其民曾屡起事,反抗官府。绍兴三年(1133),蒙全剑等集800余人反官

  • 撒敦

    ?—1335元朝大臣。钦察氏。知枢密院事※床兀儿子,中书右丞相※燕铁木儿弟。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奉兄召,自上都还大都(今北京),共同拥戴武宗子怀王图帖睦尔(文宗)为帝,与在上都(今内蒙古正

  • 兰屿

    我国台湾省附近岛屿名。历史上曾称谈马颜。本岛居民称红头屿。位于台东东南49浬的西太平洋中,距台湾本岛最南端的鹅銮鼻40浬。分大兰屿(面积36平方公里)和小兰屿(面积5平方公里),因岛上盛产蝴蝶兰,故名

  • 骨笃禄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 泥涅可汗

    见“移涅可汗”(2069页)。

  • 乌鞮牙斯

    ?—前7西汉时匈奴王。挛鞮氏。※乌珠留若鞮单于囊知牙斯之子。初任匈奴右股奴王。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父即位后,保持与汉和好关系,受遣入侍汉。次年死,归葬。

  • 蒲奴里

    见“盆奴里国”(17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