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大臣
清帝的近臣。清圣祖玄烨以内廷事务缺少统领之人,因而从内廷诸勋戚中挑选,特设此职,无定员,秩视一品,凡乾清门以内侍卫、司员诸务皆命统辖。帝王出宫、巡幸,命其扈从,或代宣王言,名位优重,例戴花翎。嘉庆后,渐从※宗室王公中选派。如嘉庆间的绵德、同治间的奕劻、光绪间的载漪,皆历是职。清内监不得干预朝政,与其所起的抑制作用有关。
清帝的近臣。清圣祖玄烨以内廷事务缺少统领之人,因而从内廷诸勋戚中挑选,特设此职,无定员,秩视一品,凡乾清门以内侍卫、司员诸务皆命统辖。帝王出宫、巡幸,命其扈从,或代宣王言,名位优重,例戴花翎。嘉庆后,渐从※宗室王公中选派。如嘉庆间的绵德、同治间的奕劻、光绪间的载漪,皆历是职。清内监不得干预朝政,与其所起的抑制作用有关。
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又称阿松。藏族。后藏人。※颇罗鼐祖父。因其兄达吉随青海和硕特蒙古固始汗击败藏巴汗有功,以荫被委任为香地方南木林官员。抵制后藏谋反者,旋任白郎县官员。顺治(1644—1661)年间平定
即“臬捩鸡”(1890页)。
景颇语音译,意为“白吃饭”。解放前云南景颇族地区保留的一种原始互助礼俗。过去景颇族人远行,只要不离开景颇族地域,大都不带粮食,饥渴时,可随意到村寨中任何一家,主人都会以酒饭相待,视若家人,客人不需付任
亦作乌林。满语音译。意为“财物”或“财货”。加满语“达”(“首领”之意),即为“物林达”,乃清代内务府所属的包衣官,广储司以及江宁、苏州、杭州三处织造等机构内皆设,汉语称“司库”,不分正从皆为文职六品
古山名。一作首山、手山。即今千山余脉的一支,在今辽宁辽阳市西南15里处,现称首山或手山。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亲征高丽,曾军于此。辽末,渤海人※大延琳反辽,被辽军败于“手山”,即指此。金兵破※高
1827—1893清末教育家。号敬修。天津人。回族。幼年家贫,勤奋好学。咸丰六年(1851)中举。任直隶省容城县训导,曾协助知县清理多年积案,深享众望。后因奔母丧回家,弃官办学,广收学子,时称为“大书
傣语音译。旧时云南车里宣慰使司署主要官员。西双版纳傣族封建领主制最高立法及权力机构——议事庭的首席长官,即议事庭长,是召片领(傣族最大封建领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首领。不定期地主持召开议事庭会议,根据召片
即“教气艾”(1980页)。
书名。清曾廉撰。4卷。作者认为《元史》芜漫,于光绪年间(1875—1908)谪居贵州黎平时,着手编著《元书》。同时搜集《元朝秘史》、《续资治通鉴》,元人文集碑传中有关记事,与《元史》相对照进行考证,以
?—1243蒙古国时期官员。又作阔里吉思、库尔(而)古司。畏兀儿人。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西之八儿里黑。幼善畏兀儿文书。初事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为部将,后任必阇赤(书史)。受命以畏兀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