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木剌
元代汉语白话。一作胡木剌。对景教寺院的称谓。景教(别作十字教)及景教徒称“也里可温”(142页)。
元代汉语白话。一作胡木剌。对景教寺院的称谓。景教(别作十字教)及景教徒称“也里可温”(142页)。
即“绥可”(1970页)。
见“他鲁河”(574页)。
白族戏剧。又名白戏。是白族传统的※吹吹腔和※大本曲发展而成的民族剧种,1962年正式定名。流行于云南大理地区,著名剧目有《红色三弦》、《苍上红梅》、《望夫云》等。
印度古代梵文音译,又译博坦。“po-tent”,又写作“pothant”或“Bhotanta”。“pot”为“Bhot”之葡文音译,即吐蕃的“蕃”,意即“西藏”。“potanta”指后来的不丹。16—
清代呼和浩特最早的官立教育机构。雍正元年(1723),经土默特部首领、归化城都统丹津与尚书通智联名奏准与文庙同时设立于呼和浩特旧城南门外。附属于文庙,在庙之西南侧建有房舍。设蒙古、满洲教习,学生从60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阿鲁盌斡鲁朵”(“阿鲁盌”意为“辅佑”,“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天祚帝※耶律延禧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
参见“茂特色布伯克”(1332页)。
?—934五代后唐将领。沙陀三部落人。幼以骑射事李嗣源,累迁至列校。李嗣源即位(明宗),拜澄州刺史、河阳马步都将。从王晏球破王都于定州,迁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寿州节度使。后改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充河中副招
1854—192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松巴呼图克图五世。出生于青海祁连县阿柔。从塔秀活佛罗哲曲江嘉措受戒出家,从土观活佛经师学法。同治十二年(1873),任郭隆寺(佑宁寺)第八十一任法台。十三
1871—1932近代蒙古族诗人。亦名杜嘎尔苏荣。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人。出生于牧民家庭。7岁时在村塾学习蒙文,聪慧好学,爱好民间文学,尤喜背诵“好来宝”之类的民间故事歌谣。17岁入旗衙门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