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忽汗州都督府

忽汗州都督府

唐置地方政区名。或简称忽汗州。唐先天二年(713)置。因境内有忽汗河(今牡丹江)而得名,又因置于渤海国地区故又曰渤海都督府。辖地初只领有今长白山北麓,牡丹江上中游和松花江上游地区。后东临日本海;西以第一松花江及吉林省乾安、长岭和双辽县一带与黑水靺鞨、契丹地相邻;南至朝鲜龙兴江,西向经孟山,越大同江,在价川附近过清川江,在义州北跨鸭绿江,经中国丹东市北,再经抚顺市与新宾满族自治县之间、开原与昌图县之间达双辽县境;北至今黑龙江省依兰县,东向约经七星河或挠力河附近越乌苏里江,再沿比金河至日本海。府治变动与渤海国王城同,初在今吉林省敦化县敖东城,几经迁移,唐德宗贞元(785—805)中定治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唐圣历元年(698)粟末靺鞨首领大柞荣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区建立震(振)国,先天二年,唐玄宗遣郎将崔忻前往祚荣所在册封,同时以其所统置忽汗州,任命其为府都督。后唐册封历代渤海国王,皆命兼忽汗州都督府都督。唐派长史,就地监领。初由河北道营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市)管辖,神龙二年(706)转属该道幽州都督府,开原七年(719)又由营州平卢军节度使押领,“安史之乱”后由设在今山东半岛的淄青平卢节度使掌其事。与在契丹各部所设松漠都督府、奚地所设饶乐都督府、黑水靺鞨境内黑水州都督府,合称东北地区“四府”。下辖5京、15府、62州、130余县。其设立,加强了靺鞨(后为渤海)人与中原地区的紧密关系,使渤海国既为一个边疆民族政权,又是唐地方的一级行政机构。

猜你喜欢

  • 土土哈

    1237—1297元朝将领。又译秃秃哈、秃秃合、吐土哈。钦察人。班都察之子。世祖中统元年(1260),与父从忽必烈北征叛王阿里不哥。袭父职为宿卫哈剌赤长。至元十四年(1277),随丞相伯颜征叛王昔里吉

  • 阿塔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阿黑塔赤”、“阿黑塔臣”。《元朝秘史》释为“管马的”、“管骟马的”。《元史·舆服志》:“圉人……国语曰阿塔赤。”宋淳熙十六年(1189),铁木真(成吉思汗)即蒙古部汗位始置。元

  • 兀鲁特

    见“兀鲁”(107页)。

  • 崇禧寺

    召庙名。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北60里大青山南麓的鄂奇特山谷。清顺治十二年(1655),额尔德尼达彦齐呼图克图主持兴建。康熙五十二年(1713),赐名崇禧寺。此寺住持名义上为额尔德尼达彦齐呼图克图,实

  • 宣抚司经历

    官名。元代设置,为宣抚使下属。职掌衙门案牍和管辖吏员,处理官府日常事务。明代授任土官,秩从八品。参见“宣抚使”(1746页)。

  • 久若禄益坚赞

    吐蕃著名译师。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与嘎哇贝孜、祥班德益西德并称“嘎、久、祥”、“三少译师”。所译佛经甚多,在《布顿佛教史》所记佛经译文目录中有详载。参见“嘎哇贝孜”(2451页)

  • 王崇名

    清末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字守谦。河北宛平(今北京)人。先世西域人。相传为先贤斡噶斯之后,族姓繁衍,徙及内地。回族。因“斡”、“王”音近,以“王”为姓。居北京牛街“王老师傅胡同”。自明代起,族中历有人主牛

  • 绥远志略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廖兆骏著。南京正中书局《史地丛刊》之一。大32开。民国二十六年(1937)六月出版。全书1册,有全国、全省形势图、水利、交通、蒙旗图等。全书分21章,150节,即总论、沿革、地

  • 新疆邮政总局

    清末及民国时期新疆邮政机构。清宣统元年(1909)创置。因原邮传系统(驿站)存在种种弊端,遂由新疆本省筹款,聘洋员毕德森襄办,创设该局。舟马为继,亦利用俄国西伯利亚铁路,传递公文民信。设局址于省城迪化

  • 格育萨木

    门巴族民间木制餐具。门巴语音译,意为“敞口小木碗”。其器型、取材、制作工序与※格育雅古相同。只是器物规格比其小的区别。产于西藏门隅地区。当地居民及部分藏族用于喝酒、酥油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