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恒格勒格

恒格勒格

蒙古族传统打击乐器。亦作恒格里,蒙古语音译,意为“”。汉族称之为蒙古鼓。起源于元朝以前,流行于民间。元代,经改进装饰,纳入宫廷乐队,用于宴乐等。据《元史·礼乐志》载:“鼓,制以木为匡,冒以革,朱漆杂花,面绘复身龙,长竿二。廷中设,则有大木架,又有击挝高座”。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出土元代壁画《宴乐图》绘有演奏此鼓的场面。元朝灭亡后,仍在民间和王公贵族的宫室中流行。明朝后期,自西藏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后,被纳入寺院,用于佛教活动。清代用于宫廷卤薄大乐中,多至24面。今天仍用于喜庆节日和蒙古歌舞伴奏,并改良为高音、中音、低音3种。演奏时,可挂在身上或置于鼓架上,便于行奏、立奏或坐奏。

猜你喜欢

  • 色固鼐

    见“益喜策丹”(1946页)。

  • 邵循正

    1909—1973元史、蒙古史学家。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祖父光绪年间(1875—1908)任贵州布政使。少年时家境中落。1924,年入福州英华学院,1926年初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复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

  • 清德宗

    即“载湉”(1844页)。

  • 寿福院

    见“寿福总管府”。

  • 孟速思

    1206—1267元朝官员。畏兀儿人。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后徙中都(即大都,今北京)。阿的息之子。15岁,尽通畏兀儿文书。受成吉思汗召见,奉命为拖雷后唆鲁禾帖尼管理分地岁赋。后侍忽

  • 额尔和坦

    蒙古语音译,又译作“额尔和惕”,意为“有权势的人”。清代蒙古※“阿勒巴图”(承担赋役的人),因充任领主僚属和担任管旗章京以下旗、佐官职,社会经济地位改变,形成“额尔和坦”的特殊阶层。他们被免除一切官赋

  • 康合思

    蒙古※“林木中百姓”(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即森林诸部)之一部分。成吉思汗二年(1207),为术赤招降。

  • 龙江府

    地区名。位于今黑龙江省西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升黑水厅置。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辖域南北660余里,东西660余里。东界海龙府拜泉县,西接札赉特旗,南邻安达厅,北连西布特哈。虞、夏、商、

  • 镇南关之役

    ①中法战争的重要战役。参见“关前隘大捷”(892页)。 ②孙中山领导的壮族武装起义之一。亦称“丁未镇南关之役。”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1907)夏历十月底,孙中山、黄兴派同盟会会员黄明堂(1866—

  • 清宗室十二等封爵

    清廷沿封努尔哈赤之父显祖塔克世诸子孙的十二等爵位。顺治六年(1649)定:亲王一子封亲王,余子封郡王;郡王一子封郡王,余子封贝勒。自此,始定袭封、降封初例。八年(1651),曾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