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战斗社

战斗社

解放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建立的秘密进步组织。因出版刊物《战斗》而得名。1944年11月初,一批受过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进步青年,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自发组织起“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宗旨是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出版内部刊物《熔沙》。1945年1月,与另一地下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合并,并将内部刊物改名为《战斗》。又参照中共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结合新疆实际情况制订了《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新疆省联合政府成立后,于1947年2月同三区革命青年团合并组成“新疆民主革命党”。8月,联合政府破裂,民主革命党领导机关撤往三区。其部分成员留居迪化,以民主革命党迪化区委会名义继续活动。解放前夕有成员30余人。为促进新疆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1949年12月8日,全体成员转为“新疆保卫和平民主同盟”盟员。

猜你喜欢

  • 杀虎口

    关隘名。在今山西右玉县北部。长城要口之一。古名参合陉。《水经注》:“参合陉……北俗谓之仓鹤陉,道出其中,亦谓之参合口”。地当山西至内蒙古之咽喉,自古倚为要塞。明嘉靖中(1522—1566)筑杀虎堡城以

  • 祭官庙

    解放前景颇族最隆重的生产祭祀活动。“官庙”为汉称,景颇语称“能尚”,每个山官辖区都有一座,是辖区宗教活动中心,实际是一座没有四壁的茅屋,内供天鬼、地鬼及官家的祖先鬼,但无偶象,只竖若干鬼桩。每年由山官

  • 阿荟部

    见“阿会部”(1206页)。

  • 莫一大王

    旧时壮族供奉的神祗。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柳江、融安、鹿寨、龙胜等县壮族地区。相传莫一大王为宋代壮族英雄,有移山倒海本领,后被朝廷杀害,变成灵验的神灵。旧时几乎每家神龛上都写着“敬祀通天圣

  • 贺腊毗伽可汗

    见“阿史那施”(1220页)。

  • 帕耗

    即“卡宛”(545页)。

  • 司岗里

    佤语音译。云南佤族地区传说中的人类发祥地。西盟地区佤族把“司岗”解释为石洞,“里”即出来,意为人类是从石洞中出来的。此洞在西盟县以西约25公里的巴格岱(今在缅甸)附近的山上,据说不仅人从此出,而且佤族

  • 打伙会

    见“扫寨”(754页)。

  • 即“乌稽侯尸逐鞮单于”(355页)。

  • 屯垦月刊

    兴安屯垦公署机关刊物。1929年于辽宁洮安创作,铅印,16开。1928年11月成立兴安屯垦区,隶属东北政务委员会。主要宣传屯垦事业及学术研究、公布法令。内容有法令、专载、新闻、评论、专著、译述、调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