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打牛祭

打牛祭

旧时仡佬族祭祀习俗。盛行于贵州大方等地。人死1—2年后,丧家要举行祭祀亡灵。祭前用稗杆扎成亡者像,穿戴其生前服装,放置坟侧;用泡木扎一有4门的房屋横置家门前,谓之“翁车”。再用竹子扎成轿,将亡者像置于轿内由坟前抬至“翁车”前,进4门复出,绕3转,将竹轿抬入,置亡者像坐于凳上,将亲友送祭的猪、鸡等煮好放在翁车后之长桌上,并供酒3杯、饭3碗、菜3碗,马匙1只。翌晨,孝子牵1头牛,打着火把在翁车门前进进出出,将穿过牛鼻的草绳一端系在亡者像手上,由亡者舅父猛击牛头,杀之。牛皮及牛头、四蹄皆摆在翁车之后,形如牛之原状。再用牛肉等奠祭亡灵。祭祀由巫师主持,念咒语。祭毕,抬亡者像至坟边焚之。丧家宴请宾客3天,然后烧翁车。

猜你喜欢

  • 五指山

    山名。又名黎母山。在今海南省琼中县境,因山有五峰如指,故名。主峰高1879米,“其高际天”,“云雾凝蔽”,为该省第一高峰。群山中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丘陵和河谷盆地,有丰富的热带植物资源,历史上就是黎族的

  • 蒙古卫拉特法典

    简称“卫拉特法典”。蒙古语称之为“察津·必扯克”(法典、法律文献之意)。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巴图尔珲台吉、札萨克图汗等召集卫拉特、喀尔喀各部封建主会盟塔尔巴哈台(今塔城。一说会盟于札

  • 条戎

    古族名。※戎的一支。居晋西南。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2),曾与※奔戎一起击败来伐之周师。

  • 茏城

    即“龙城”(494页)。

  • 奚车

    奚族制作的著名交通工具。契丹族习之,亦很普遍。沈括《梦溪笔谈》称:“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其形制据《资治通鉴》胡三省注:“后广前杀而无股,材俭易败,不能任重而利于行山;长毂广轮,轮之牙,其厚不能四寸,

  • 道使

    即“处闾近支”(588页)。

  • 撒刺阿拨

    见“耶律剌葛”(1315页)。

  • 萧知足

    见“萧阿剌”(1995页)。

  • 瓦其

    达斡尔族的传统佳肴之一。达斡尔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与其他北方民族一样,民间素有吃手扒肉的传统习惯,以带骨肉为最佳,多以两旁带肉的猪尻背骨烹制,为节日和婚丧宴席上必备的菜肴,也

  • 阿万

    明万历年间布依族苗族起义首领之一。参见“阿伦”(11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