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隆贝吉多吉
吐蕃僧人。简称拉隆贝多。名达尼雅桑。原为吐蕃武将,后出家为僧,久居拉萨东北之查叶尔巴寺,主持寺务并潜修佛典,颇有名望。唐会昌二年(842),因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反佛,残杀政敌及僧侣,严重毁坏佛教文物,在僧侣贵族支持下,单身乔装至逻娑(今拉萨),乘达磨赞普观看大昭寺前《唐蕃会盟碑》时,用弩箭刺死达磨,后携带经书等逃往青海安琼纳木宗修行。为恢复佛教,在康区推荐汉族和尚参与为吐蕃“后弘期”剃度首批僧人的佛教活动。
吐蕃僧人。简称拉隆贝多。名达尼雅桑。原为吐蕃武将,后出家为僧,久居拉萨东北之查叶尔巴寺,主持寺务并潜修佛典,颇有名望。唐会昌二年(842),因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反佛,残杀政敌及僧侣,严重毁坏佛教文物,在僧侣贵族支持下,单身乔装至逻娑(今拉萨),乘达磨赞普观看大昭寺前《唐蕃会盟碑》时,用弩箭刺死达磨,后携带经书等逃往青海安琼纳木宗修行。为恢复佛教,在康区推荐汉族和尚参与为吐蕃“后弘期”剃度首批僧人的佛教活动。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绰罗斯氏。额尔德尼巴图尔珲台吉第四子。初驻牧于准噶尔地区。康熙十年(1671),噶尔丹自西藏归,杀车臣,逐卓特巴巴图尔。为避害,徙牧青海。依青海和硕特部。后别分旗置佐领,为青海
清代宫廷歌舞,为“庆隆舞”之武舞。源自满族民间歌舞※“空齐舞”。一般在除夕、上元节高跷、骑假马。假马以竹作马头、马尾,以彩缯饰之,如戏中假马。有人涂面,身著黑皮,作野兽状,奋力跳跃。旁有人持红油簸箕,
清末伊斯兰教写经家、阿拉伯文书法家。天津人。回族。出身武术世家。精通阿拉伯文和《古兰经》、道光年间(1821—1850)掌教天津清真大寺。为人刚正,备受时人拥戴。功课之余,潜心于阿拉伯文书法。长于改兰
见“拓跋沙漠汗”(1362页)。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犴皮套裤。鄂温克语音译。额尔古纳河地区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狩猎时穿的传统套裤。有带毛和去毛的两种,此为去毛的,春秋季穿用;有毛、毛朝外的名“奥老黑”,冬季穿用。
?—1758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圣祖※玄烨第二十一子。号紫琼道人。雍正八年(1730),封贝子,晋贝勒。十三年(1735),高宗即位,晋慎郡王。卒,谥靖。其诗清秀,尤工画,著有《花间堂载笔》、
河流名。位于内蒙古赤峰县、林西县、巴林右旗。辽代以黑水著称。其沿河有黑水镇、黑河州等。明代称乌龙江,有黑水的含意。清代中期,西藏班禅额尔德尼喇嘛到巴林右旗认为乌龙江不祥。蒙古尚白改名为查干沐沦,意为吉
见“多罗土蛮”(851页)。
维吾尔语音译,新疆维吾尔族传统靴名。以香牛皮制成,或红色、或黑色。制如中原内地,头稍尖,帮高及尺,上嵌花绣。皮底、高跟,外镶铁掌,履地声音甚响。靴底高者称“玉代克”,平底的称“排巴克”。深受广大人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