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焘

拓跋焘

408—452

北魏皇帝。423—452年在位。亦称佛厘、佛狸伐。鲜卑拓跋氏。※拓跋太宗嗣长子,母杜贵嫔,冀州汉人。明元帝泰常七年(422),封泰平王,拜相国,加大将军,寻立为皇太子。父疾,奉命监国,总摄朝政,以长孙嵩、奚斤等为左右辅。次年继位后,承先祖既成之势,凭借鲜卑骁勇骑兵,四出征伐。史称其“勇于战斗,攻城临敌,皆亲贯甲胄,夷宋畏之。”率军西征夏国,克长安、统万。神䴥元年(428),俘夏主赫连昌。继攻平凉(今甘肃平凉市西南),逼赫连定败走上邽,终为吐谷浑获送至平城处死,遂灭夏国。太延二年(436),攻占龙城(今辽宁朝阳市),灭北燕冯氏。五年(439),取凉州,俘北凉沮渠牧犍,收姑臧(今甘肃武威)户口20余万,珍宝不可称计。太平真君三年(442),收服西凉李嵩之孙李宝。屡出兵北击柔然、高车,获戎马百万匹、部众数十万落。遣将袭吐谷浑,使慕利延败走白兰(青海黄河源西北)。采取镇抚兼施之策,使西域诸族及东北契丹等遣使朝贡。完成统一北方大业,结束十六国割据局面,与南朝刘宋对峙。太平真君六、七年(445—446),遣兵镇压卢水胡盖吴起义。十一年(450),率军10万南下围悬瓠(今河南汝南县),直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遭宋军顽强抵抗,掠淮南5万余户而返,辖区扩大至淮河以南。同年,诛杀崔浩等门阀士族数千人。在位期间,注意搜求重用汉族士人,推进汉化;两次改定律令,以宽刑省罚,平息民怨;创行新字,兴办教育,于平城东建太学,祀孔子,命王公卿士子弟皆诣太学受业;禁巫觋,信道抑佛,诏毁佛寺、坑僧尼、焚经像;增辟垦田,移民牧畜,对社会发展起过一定作用。统一北方后,采取“随俗而治”的方针,有利于北方地区社会秩序的恢复和稳定。但连年征战,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日趋激化,民族反抗和农民起义连续不断。正平二年(452)三月(一说二月),为宦官宗爱所杀。谥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猜你喜欢

  • 努山

    ?—1658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札库塔氏。世居噶哈社璧之鄂里噶山。塔克都第三子。初管牛录章京事,天命年间,每有征战,多受令统噶布什贤(前锋)探哨。授为噶布什贤章京。天聪六年(1632),从太宗征察

  • 花山崖壁画

    见“左江崖壁画”(459页)。

  • 高罗衣

    ?—1817清代云南宗哈(元阳县境)地区反封建领主首领。又名惹达。哈尼族。素以强悍著称,控制一方。19世纪初,发展为宗哈白氏领主(哈尼族)统治下的新兴地主。与朱申、高借沙(均哈尼族)及家庭塾师章喜、马

  • 央机

    清代四川孔撒女士司。藏族。已故孔撒土司俄朱彭错之女。光绪二十七年(1901),父卒,废其母,招德格头人之子入赘,生二子。后逐其夫,假以长子俄朱宜美多吉名为土司,实自掌土司权,复乘麻书土司死,幽禁麻书土

  • 避暑山庄

    清朝皇帝行宫。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官。原为清帝避暑行宫和从事各种政务之所。座落于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康熙四十二年(1703)动工兴建,四十七年初步建成。据乾隆帝“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序”载。初建是因蒙古

  • 撒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三年(1405)二月设置之撒力卫,分别作萨里河卫、萨里卫。

  • 塔湾舍利塔

    见“无垢净光舍利塔” (245页)。

  • 晋阳之战

    契丹王朝援后晋、灭后唐的关键战役。天显十一年(936)五月,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据晋阳(今山西太原)叛后唐,唐末帝李从珂族其家,并遣大将张敬达讨伐。七月,敬瑭向契丹求救,并向契丹称臣称子,允以事成割地。辽

  • 越绝书

    书名。亦称《越绝记》。作者为谁说法不一:一说子贡或子胥所撰;一说东汉袁康所撰;也有人认为非一人一时所作。原书为16卷25篇,现存15卷19篇。记述吴、越两国的山川地理、建置、都邑、封官授爵、人物事迹等

  • 杨泰师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归德将军。唐乾元元年(日天平宝字二年,758),为聘日副使,与正使杨承庆等23人随日来使赴日答聘并吊日皇丧。九月,在日越前国登陆,十二月,入日京城(今日本奈良)。次年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