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拓跋邻

拓跋邻

鲜卑拓跋部首领。亦作豫邻。东汉初,先祖拓跋推寅率部从大兴安岭北段嗄仙洞一带南迁至大泽(今呼伦池)附近。中经6位酋帅,约至东汉桓、灵帝年间(146—189),继拓跋侩为酋帅。除亲自统率的部分属众外,“七分国人,使诸兄弟各摄领之”,形成八族。由于驻牧地虽方千余里,但荒遐多沼泽,未足以建都邑以获得更大发展,遂谋南迁。时年迈,乃以位授子诘汾,令其率众南移至漠南阴山一带。道武帝天兴(398—404)初,追谥献皇帝。拓跋部南迁策略多出于先祖拓跋推寅及其手,故时人并号曰“推寅”,盖汉语“钻研”之意,史称第二推寅。一说即东汉灵帝时檀石槐西部大人日律推演。

猜你喜欢

  • 米思翰

    1632—1674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哈什屯长子。初任侍卫。康熙三年(1664),袭父一等男爵兼一云骑尉世职,管佐领。六年(1667),任内务府总管,辅政大臣有欲假用尚方器具者,俱严拒之不

  • 益实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伊实卫。永乐六年(1408)三月,与兀鲁罕河等8卫同时设立,据考在今吉林省吉林市东伊什河畔伊什站。宣德八年(1433)七月,又奉命赴福余等卫招抚,深受明廷信任。有明一

  • 李召固

    见“邵固”(1261页)。

  • 雅尔湖故城

    即“交河古城”(876页)。

  • 兰陵王入阵曲

    南北朝和隋唐时乐舞曲名。以语兰陵武王高长恭入阵勇战状而得名。长恭,一名孝瓘,文襄王高澄第四子,北齐王宣帝高洋侄。史称其“貌柔心壮,音容兼美”,自以为不能使敌人畏惧,常戴面具出战。东魏武定元年(西魏大统

  • 科布多南路台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设9台,由科布多城开始,140里至搜吉,140里至察罕布尔噶苏,110里至达布素图绰尔,90里至纳林博罗齐尔,80里至依什根托罗垓,80里至扎哈布拉克,90里至西博尔图,240

  • 风雨桥

    侗族特有的桥梁建筑形式。流行于湖南、贵州、广西。多建在侗族村寨前后的河上。主要建于清末。呈长廊状,上覆瓦以避风雨,故名。一般长20—30米,宽3—4米,最长者达60—70米。为石墩木质结构,以大青石砌

  • 差发

    金、元时各种赋役的统称。《黑鞑事略》:“其赋敛谓之差发”。元代,岭北、汉地、西域之征调摊派方法各不相同:岭北以畜计,汉地以户计,西域以丁计。蒙古民户视牲畜多寡征之,不分贫贱,各出牛马、车仗、人夫、羊肉

  • 长孙平

    北周、隋官员。字处均。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周柱国※长孙俭子。有干才,颇览书记。初为周卫王宇文直侍读。建德元年(572),拜开府、乐部大夫。大成元年(579),为小司寇,与小宗伯赵芬分掌六府。杨坚任

  • 宠斯岗衙门

    见“通司岗衙门”(19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