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撒拉语

撒拉语

我国撒拉族使用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在青海省其它地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有少量分布,使用人口约8. 7万(1990年)。撒拉语的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8个元音音位,每个元音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清化的变体;受其它语言的影响增加了一些复合元音;元音O在一部分词里可以与元音u交替使用;有29个辅音音位;塞音和塞擦音不分清浊而只分为送气和不送气两套清音;除有一套舌叶音外,还有一套舌尖后辅音;f音位不但出现在借词里,也出现在固有词里;辅音p在固有词里只能出现在词首;舌根音和小舌塞音不出现在音节末和词末;元音和辅音都有弱化现象;元音和谐以部位和谐为主;词重音不区别词义,通常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上;音节结构主要有Y、YF、FY、FYF、FYY、FYYF几种,其中以前4种最为常见。在语法方面,语法意义的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粘附在词尾的构形附加成分来完成的;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的范畴,数分单数和复数,格有主格、领格、与格、宾格、位格和从格6种,领属性人称附加成分没有单数和复数的区别;没有谓语性人称附加成分;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有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3个级别的变化;动词有态、时、式等范畴及形动词、副动词和动名词等形式,但没有人称和数的范畴;句子的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一般位于中心词之前,但数词和数量词组作修饰语时,一般是放在被修饰名词的后边。在词汇方面,构成新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合成法;根词以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为主;借词主要来自汉语、藏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撒拉语内部差别较小,可划分为街子和孟述两个土语。

猜你喜欢

  • 辅教王

    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吉隆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成祖初,明廷命僧人智光赍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命,彩币。南渴烈思巴属萨迦派,

  • 绥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绥德县)。隋改雕阴郡,唐复置,多次移治,曾改为上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相继据其地。宋熙宁三年(1070)废为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

  • 宣慰司佥事

    官名。为宣慰使属员,明代设置,秩正五品。参见“宣慰使”(1747页)。

  • 阿育习

    ?—1652清初将领。蒙古正黄旗人。乌梁罕(兀良哈)氏。世居迈勒罗豁地方。原系喀喇沁大臣后裔。国初率丁壮170人归附,仍令管喀喇沁牛录,授游击世职。天聪三年(1629),随军征明北京,率本甲喇兵同固山

  • 瓜尔察部

    见“卦尔察部”(1300页)。

  • 挂热古

    门巴族婚姻习俗。流行于西藏部分门巴族地区。“热古”,门巴语音译,即棉线类的纺织物,有多种颜色。结婚日,送迎亲队伍路遇背负者,以背筐内的物满或背的水满为吉兆。届时,新郎或新娘要给背负者颈上及其背筐或背水

  • 疏勒都督府

    唐代在西域设置的羁縻机构。高宗显庆四年(659,一作上元中),以旧疏勒国归附,置府。辖地位于今新疆喀什等地。下辖15州。仪凤(676—679)年间,为吐蕃占领。武则天长寿元年(692),武威道总管王孝

  • 内蒙古人民革命军

    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建立内蒙古人民革命军。在李裕智、王秉璋、奎壁与赵世炎等人商议,向白云梯提出组军。派人赴乌兰察布,察哈尔土默特动员蒙古青壮年农牧民到包头参军。于1926年6月在包头正式

  • 四方城遗址

    苗疆古迹。位于湖南保靖县龙溪的要坝。北面靠山,南临酉水,东西长1公里,南北宽半公里。1975年试掘,遗物出土有陶器:泥质绳纹灰陶缸、砖、瓦等,有战国铜戈、山字铜镜等铜器。城遗址高出酉水河面约50公尺。

  • 高庆绪

    即“高庆裔”(19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