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拉
见“敌烈部”(1882页)。
见“敌烈部”(1882页)。
清代后藏僧官。又作敦珠策忍。藏族。初任扎什伦布寺之业尔仓巴。道光五年(1825),因扎什伦布寺僧众事务颇繁,仅止商卓特巴一人管理不周。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向清政府奏准赏其四品顶带,为扎什伦布寺第一批五品以
匈奴官名。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始置,分左右。由异姓名族呼延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等贵族充任,其号世袭。位在谷蠡王之下,为单于辅政近臣,主断狱讼,当决轻重,裁处之案面报单于,无文簿记录
隋末唐初西域康国王,又作屈木支。月氏人,王族温姓。炀帝时娶叶护可汗女,臣于西突厥汗国。唐贞观元年(627)遣使赴唐献名马。五年(631)、九年(635)屡遣使贡方物。十一年(637),又遣使献金桃、银
参见“八旗贡监生”(31页)。
见“萧合卓”(1993页)。
见“呼罗珊”(1390页)。
1792—1841清代著名学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又名巩祚、易简、自暹、字璱人,一字爱吾、伯定,号定庵。幼即聪颖过人,并从外祖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习小学、说文。嘉庆二十三年(1818),应浙江乡试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顶疾啰”,属次等司、掌朝会、宴幸、供奉、赞相礼仪之事。天盛年间(1149—1169)设4奏知、4都案、4案头。
即藏传佛教及西藏佛教的旧称或俗称。此称在明代张居正所撰北京番经厂碑文中已见。清季及民国时,文献中多见此称。在近现代西方藏学界文章中在用Buddhism in Tibet”或“Tibetan Bud-d
见“比丁”(1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