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斡米南

斡米南

达斡尔族中萨满(巫师)举行的最大祭典。达斡尔语音译。旧时流行于今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每个雅德根(大萨满)每隔3年举行1次。一般在农历三四月间,在其家或屯子附近进行,持续3天。内容包括给诸神献礼,为本氏族或村屯的人消灾求福等。日期定后,通知本氏族人和经其治过病的异姓或他族人。举行前两天,砍3棵桦树,两棵立室内,上挂“霍卓尔·阿彦”和“阿巴嘎尔歹”神的铜制面具;一颗立室外6丈远的地方,上挂“吉雅其”(管牲畜之神,财神)、“带拉勒”和“克亦登”(妇女娘家祖神) 3神偶像。届时,男女老幼牵着牛、羊,携带酒、香、哈达等礼物来参加。届时,请一富有经验的雅德根(称“达雅德根”)作指导。每天上午、下午和晚上跳3次神。每次跳神,先由达雅德根敲鼓念咒,为主祭雅德根请神降临参加盛典,然后在达雅德根的引导下两人绕树跳神,并合唱跳神歌。跳到疯狂时,主祭雅德根突然仰倒,表示神已降临附体。还愿者和祈求神助者,手捧盛酒或牛奶的小木碗跪其前,陈述还愿的牛羊和请求消灾除害。完后,又跳。第三天举行“库热”仪式,所有参加人聚集屋外,两雅德根用皮绳(用整张牛皮割成没有接结的约12围长的皮条)把众人围住,各执皮绳一端用劲拉一次,然后松开量绳子长短,如此反复3次。皮绳长了,是人口兴旺的象征。接着把皮绳绞成3股,两雅德根各拿皮绳一头,让围在“库热”圈内的人们从绳下钻出,传说这样可避免疾病。仪典结束之夜还进行给神吃血仪式,将牛血,掺些牛奶、奶酒,往神偶上涂抹。主祭雅德根送达雅德根马或绸缎布匹等作为酬谢。

猜你喜欢

  • 闪继迪

    明代诗人。字允修。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一说上元人,寄籍保山)。回族。万历十三年(1585)中举,官吏部司务。为人正直,能文善诗。作品大多清新蕴藉,构思新颖,意境开阔。常与文学家杨升庵等相互唱和。著

  • 贝和诺

    1647—1721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富察氏。尚书济席哈孙。康熙二十四年(1685),由户部郎中兼佐领迁大理寺卿。三十五年(1696),奉命往山东经理闸河,任内封闸蓄水,启闭以时,益于漕运,受康熙

  • 杨崇祖

    南北朝时期阴平国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氐人。※杨广香孙,※杨炅子。齐建武二年十二月(496年初),父卒。次年正月,受齐封为假节、督沙州军事、征虏将军、平羌校尉、沙州刺史、阴平王。卒于梁天监元

  • 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个男子娶一个以上女子为妻组成的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制,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典型的家庭形态,并长期残存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此类家庭常与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存,非普遍通行的形式。最初出现于母系氏族

  • 石绍雍

    即“臬捩鸡”(1890页)。

  • 思曩儿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藏区土司官署。又作思囊儿簇长官司。洪武年间(1368—1398)置,隶属松潘卫。永乐十二年十二月(1415.1),与松潘地区其余15族长官司一起,派人入朝贡马,赐以钞、币、袭衣等。宣德五年(1

  • 过所

    古代通关津,过口卡时使用的一种凭证,即通行证。汉代亦称“传”。《周礼》郑玄注:“传,如今移过所文书”。刘熙《释名》:“过所,至关津以示之也。”“传,转也,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

  • 扎底

    拉祜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祖先。传说远古时代,地上无人,后来从葫芦中出来一男一女。男名扎底,女名娜底,二人周游各地,不见一人,回禀仙人,仙人命其二人结为夫妻,繁衍后代。娜底孕后,在南亚河边生一小孩,被河水

  • 帕耗

    即“卡宛”(545页)。

  • 中共绥远省委

    抗日战争时期,绥远地区党的领导机关。为适应绥远敌占区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全面领导绥远工作,1938年11月22日《中共中央关于绥蒙工作的决定》中确定在大同至包头铁路沿线和大青山后直至后套一带建立绥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