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寿寺塔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河北涿县东门外1里许。建于辽道宗大康六年(1080)。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最下为方台,塔基为须弥座,砌斗拱出平座,上设勾栏,再上为仰莲座,以承塔身。首层塔身颇高,八隅砌八角柱,上为栏额普柏枋斗拱以承檐。四正面作圆券门,另四面作假直棂窗。二层以上仅有额枋斗拱而无塔身。此种塔式于契丹时代最为流行,因此塔有年代可考,故能确知。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座落在今河北涿县东门外1里许。建于辽道宗大康六年(1080)。为八角七级密檐式砖塔,辽塔典型式样。最下为方台,塔基为须弥座,砌斗拱出平座,上设勾栏,再上为仰莲座,以承塔身。首层塔身颇高,八隅砌八角柱,上为栏额普柏枋斗拱以承檐。四正面作圆券门,另四面作假直棂窗。二层以上仅有额枋斗拱而无塔身。此种塔式于契丹时代最为流行,因此塔有年代可考,故能确知。
1628—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哲柏氏。顺治九年(1652),由翻译进士充王府教习,授佐领兼刑部员外郎,迁钦天监监正。康熙八年(1669),圣祖特简任江宁巡抚。九年,以淮安、扬州二府遇水灾,
元文宗图帖睦尔年号。1330—1332年。宁宗懿璘质班于1332年十月即位后,沿用此年号,十一月卒;1333年四月惠宗(顺帝)妥欢帖睦尔即位,仍未改元,至十月,始改元元统。至顺沿用凡4年。
?—172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字凫山。康熙进士,授国子监祭酒,历官内阁学士。五十年(1711),授福建巡抚。五十四年(1715),擢福建、浙江总督。任内出巡沿海各地,筹划台湾鹿儿门、澎湖、厦门等
见“绲戎”(2143页)。
即“休兰尸逐侯鞮单于”(795页)。
见“摆手祭典”(2354页)。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康熙五十四年(1715),设台站保护乌兰固木地区游牧。后被准噶尔军所据。乾隆十九年(1754),清军收复唐努乌梁海地区,建立下述台站;近吉里克、额尔沁、萨木噶勒、阿拉克鄂博、鄂
地名。元明时期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的政治中心。《百夷传》:思氏“所居麓川之地曰者阑,犹中国称京师也”。今云南德宏端丽江南岸缅甸属境有一小村名者阑,其邻近有一市镇名南坎,傣族人民多谓此
见“完颜承裕”(1159页)。
参见“岐黎”(10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