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约
哈尼族他称。又作碧约、必约、白窝泥等。见于民国《新平县志》、《元江县志稿》。分布在云南省哀牢山西麓新平县和墨江县境内。参见“哈尼族”(1633页)。
哈尼族他称。又作碧约、必约、白窝泥等。见于民国《新平县志》、《元江县志稿》。分布在云南省哀牢山西麓新平县和墨江县境内。参见“哈尼族”(1633页)。
1889—1972近代画家。名仲涛,又字子清,号梦松、韬园。天津人。回族。早期从事新闻事业,对复兴文化、发扬国粹颇有贡献。一生精研绘画。初学花卉,造诣颇深。晚年画法一变,融南宗之精华,成独自之风格,曾
即“忽汗州都督府”(1491页)。
朝鲜古籍名。“三国”指新罗、高句骊(丽)与百济。高丽金富轼著,成书于公元1145年,凡50卷,有朝鲜史学会铅字本和日本昭和六年古典刊行会翻印本。卷一至卷十二曰新罗本纪,历纪自新罗始祖赫居世至敬顺王凡五
西晋时期蜀境流民军李特制定的整顿军纪、改革吏治、赈济民众等方面的措施。俗称李特约法三章。永宁元年(301),流民军平定益州刺史赵廞之乱后,为严明纪律,整顿军队,进一步击败昏腐贪残的益州刺史罗尚集团,流
宋代黎州境内羌人一支,参见“弥羌部落”(1541页)。
东汉佛教译经师。祖籍康居。献帝兴平元年(194)至洛阳。素有慧学之称。因闻沙门昙果于迦维罗卫国(今尼泊尔南境)求得梵本,遂与印度佛僧竺大力协作,译为汉文。自抵洛阳至建安四年(199),先后译出《中本起
见“兀慎”(107页)。
西夏职官名。掌文字。夏毅宗奲都六年(1062)始设,与中等司等位。夏仁宗天盛十三年(1161)立翰林学士院,以著名文人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后也仿宋制设观文殿大学士、徽猷阁学士等。又分番学士、汉学士。
?—971※喀喇汗王朝可汗。※萨图克·博格拉汗之子。956~971年在位。称“阿尔斯兰汗”,意为“狮子汗”。曾在苏菲派教士帮助下在全国推行伊斯兰教,960年有20万帐突厥语部族人入教。在位期间,开始了
①河名。藏语称“森格藏布”。意为“狮口河”。在西藏自治区西部,源出冈底斯山之北,西北流汇噶尔河后,流出国境称印度河,经克什米尔折而南流,经巴基斯坦流入阿拉伯海。全长430公里。②镇名。1965年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