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
地名。指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蒙恬将兵30万击北匈奴,悉取河南地,筑城镇戍。蒙恬死后,复为匈奴所据。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卫青击败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再取之。元狩二年(前121),汉徙匈奴之归附者于边境五郡故塞外,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五属国。三年,徙关东贫民于河南新秦中。
地名。指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蒙恬将兵30万击北匈奴,悉取河南地,筑城镇戍。蒙恬死后,复为匈奴所据。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卫青击败楼烦、白羊王于河南,再取之。元狩二年(前121),汉徙匈奴之归附者于边境五郡故塞外,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五属国。三年,徙关东贫民于河南新秦中。
即“乌昭庆”(335页)。
即“雅库特”(2197页)。
1133—1202金大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治今黑龙江依兰)桓笃人。女真族。夹谷(亦作夹古、加古)氏。善骑射。皇统八年(1148),袭祖驳达猛安。大定元年(1161),以拥戴功迁昭武大将军。从右副
书名。清汪辉祖辑,其子汪继培补。成书于嘉庆六年(1801)。作者取辽、金、元三史中同名者分别辑录。辽金以名为纲,而以异姓者分列于后。元以蒙古、色目及辽金部族为主,而以汉姓者附存之。首字以韵相次,次字以
古族名。亦称伊洛戎。戎的一支。原是河南伊水、洛水地区诸戎之统称。周惠王时(前676-见前652)势力最强,尝侵扰曹、鲁二国。襄王三年(前649),乘周室内讧,结扬拒、泉皋之戎附襄王异母弟叔带同伐京师、
明代蒙古称谓。蒙古语音译,意为奶公。王士琦※《三云筹俎考·夷语解说》云:“耳六,是各台吉乳母之夫”。其地位属于台吉的家仆。因乳母受台吉的尊重,故其夫常被台吉作为心腹家臣,跟随台吉左右,协助处理内外各种
又称“茶马之族”、“中马之族”。指根据明朝政府颁发的※“金牌信符”,定期以马易茶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居住今甘、青地区从事畜牧业生产须尽纳马义务的撒里畏兀儿、藏、蒙古各族。其中西宁卫的安定、阿端、曲先、
见“仁裕”(315页)。
清代发给旅蒙商的经营执照。清政府对旅蒙贸易,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康熙三十五年(1696),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后,废除明朝的“马市”,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张家口、多伦诺尔(治今内蒙古多伦县)等地设立对
见“穹庐”(15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