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法尊

法尊

1902-1980

藏传佛教学者。通称法尊法师。汉族高僧。原籍河北人。武昌佛学院首届毕业生。曾主持汉藏教理学院(1930年建于重庆)。毕生研究藏传佛教,被誉为国内西藏学之第一学者(见太虚:《我去过的西藏》序)。1925至1936年间,两次入藏,学经八、九年之久。通藏语文,尤精藏文佛经,曾将藏文大藏经中之缺佚者,由汉文佛经原版译成藏文,以补之,深得藏僧崇敬,被藏人称为法尊格西或仁波切(僧宝)。平生探究西藏佛学,直至80年圆寂。精通英文,是借译西方学者之作而传播的先驱者之一。其著述甚丰,有古代,有当代,有学理,又有治藏之议;有语文之教授,又有纯教义之专述,皆以藏传佛教为中心。所译宗喀巴名著《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最为著名。又有译述之作《宗喀巴大师传》。所著《西藏民族政教史》是一部早期通论性藏传佛教专著,对各教派之特色多有点睛之笔,凡治藏学者无不以此为导引。其《密宗法要》一书为其研究并介绍“藏密”的名著,成为至今研究“藏密”的正宗。因其系僧人出身,又于藏区寺院从师学法,故其语出多珠机之言。其《藏文文法》及《藏文读本》(8册)二书,为国内最早供学习藏语文的专著。深入浅出,并涉及佛教用语,以适应藏学之需和藏族民情,国内早期学藏语者多以此为课本。对近现代西藏社会历史及现状亦深有研究,著有《我去过的西藏》、《现代西藏》等书。解放后在担任中国佛协负责人的同时,仍笔耕不辍,编译《格西曲扎大辞典》,译注《白史》,撰写《中国佛教》藏传佛教部分。死后塔葬五台山。

猜你喜欢

  • 陆光祖

    明代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与陆帮皆为嘉靖进士,人称“陆家二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有诗名,其诗大多已佚。有代表作《乌江怀古》等传世。

  • 兵屯

    清代新疆绿营兵屯田。康熙五十五年(1716)始置于巴里坤、哈密等处。乾隆二十二年(1757),经陕甘总督黄廷桂奏请,又以内地绿营兵在天山北路兴屯。后又扩及天山南路。所谓屯田兵,初为换防兵,后改携眷兵。

  • 失钵屈阿栈

    唐时西域坚昆部俟利发。贞观二十二年(648)亲率使朝唐,献方物,太宗以其地置坚昆都督府,拜其为都督、左屯卫大将军,隶燕然都护府。

  • 公管佐领

    见“公中佐领”(325页)。

  • 阿济卫

    见“阿资河卫”(1228页)、“阿者卫”(1209页)。

  • 水族称一片地方为埲。元朝在今贵州荔波县地置州,分16埲。设土司后,为土目一级行政单位。设埲目总理其地事务。至元十三年(1276),降州为县,改属湖广行中书省庆远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明洪武(136

  • 亥年新法

    西夏文法典。编著者佚名,西夏政府颁行。西夏晚期在原法典基础上修订而成,颁于西夏神宗光定乙亥年(1215)。手写本,残,蝴蝶装,页面20×13厘米左右。存第二、三、四、十二、十六、十七等卷,计159面。

  • 嘉勒斡凌戬

    15世纪藏族高僧。又译结哇仁钦、结斡领占。北京高梁河畔兴教寺长老,受明封为“大兴法王”。初居北京城内大能仁寺。后明帝敕建兴教寺,寺有碑记其事,碑文明令其将此寺做为修法之所,命寺提督讲经国师扎巴藏布、住

  • 拉哈卫

    见“兰河卫”(623页)。

  • 乌尔秃布

    蒙古国时期朵豁剌惕部首领。又译乌尔土木。13世纪时受察合台之封,获得天山以南曼朵赖·苏雅(意为向阳区)的大片土地,北达伊塞克湖,西抵费尔干,东至哈喇沙尔。被成吉思汗封为异密(官人),赐予7种特权,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