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南

甘南

地名。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东接临夏、天水、武都,南邻四川阿坝,西连青海省黄南州、果洛州,北界青海黄南及临夏,辖夏河、碌曲、玛曲、丹曲、卓尼、临潭等县。汉属金城郡,唐属陇右道,元属巩昌路,明属洮州卫,清属循化厅。藏族为该地土著民族,秦汉时居土著藏人和党项羌诸部,南北朝时,鲜卑族吐谷浑自东北迁此。7世纪吐蕃击吐谷浑诸部,兵临甘南,统一青藏,实行“离散诸部,分土定语”之政策,从西至东,迁移其部落,镇守各地,其中吐蕃“达玛”(骑兵)及吐蕃四大氏族之“东”氏族后裔“卡加六族”,分散甘南各地。元代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官统辖,明末清初受蒙古统治,康熙(1662—1722)中,划定蒙藏牧地界限,分别设官授职。雍正(1723—1735)中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当地藏族归清朝直接管辖。1953年建立甘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自治州。地属青藏高原,草原广阔,产著名“河曲马”、“欧拉羊”、“甘加羊”等,林业矿产资源丰富。

猜你喜欢

  • 杨岳斌

    清代湘军将领。原名杨载福。湖南乾州(今吉首)格哨寨人。苗族。咸丰元年(1851),随曾国藩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由士卒擢升至副将、总兵、湖北提督、福建陆师和水师提督。同治三年(1864),以攻占太平天

  • 乌力楞

    鄂伦春族和游猎鄂温克人的一种公社组织。鄂伦春语音译,由通古斯语“乌力尔托”一词引申而来,意为“子孙们”。最初由同一父系祖先之三四代后裔的个体小家庭组成,户数不等,少则3—4户,多则10余户。户数不多的

  • 瑚图

    ?—1687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洪鄂氏。顺治十二年(1655),以护军校随宁南靖寇大将军陈泰出师湖广,于岳州、武昌败明桂王军。十七年(1660),随安南将军洛讬赴福建,败入厦门之郑成功部。康熙二年

  • 三罗喇嘛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名僧。又名三剌喇嘛、海喇嘛。全称海喇嘛桑杰扎西,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藏族。西藏山南卓垅地区人。早年离家至青海湖海心山长期修行,遂有“海喇嘛”之称。后率族迁居碾伯南川。

  • 编审丁册

    清代旗务上的例行公事。旗制规定,八旗人丁每隔3年编审1次。届期,八旗都统、盛京将军、各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饬所属各佐领简稽新旧壮丁。凡及龄(各时期不一,分别为15、18、16岁)、或身高5尺以上、

  • 八立浑

    即“巴儿忽”(407页)。

  • 振州

    州名。唐武德五年(622)改隋临振郡置。天宝元年(742)更名延德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振州。治所在宁远县境,辖宁远、延德、吉阳、临川、落屯5县。宋开宝五年(972)改为崖州。隋唐以来汉人陆续移居

  • 卡伦

    清代所设的兵防哨所。①边地卡伦,置于东北、蒙古、新疆等要隘处所,设官兵守望,以时传报要情。平日,登城了望;紧急时或阴晦天,令分遣远哨。其官兵,各隶相关地区的将军、大臣,由其派员加以巡查。乾隆(1736

  • 金门

    瑶语音译,意为“山人”。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云南屏边、元阳、师宗、江城、景东、墨江、勐腊、河口、砚山、富宁、广南、邱北、西畴、马关、麻栗坡和广西防城、巴马、田林、上思、那坡、凤山、凌云、百色、西林、宁

  • 好比斯

    即“火不思”(3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