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白史

白史

①蒙古史书。全名《崇高至上转轮圣王十善福白史》,汉译名作《杂噶拉斡尔第汗所编之经卷源流》(杂噶拉斡尔第汗指忽必烈汗)。明代蒙古※切尽黄台吉据忽必烈时代之《白史》及畏兀儿人必兰纳识里卫征国师旧作,加以校勘并续补明代蒙古史事,撰成。成书年代不详。主要记述元代史迹,特别是记叙佛教教规;所续补的明代蒙古史事,亦多详于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蒙古的传播。为萨囊彻辰撰写《蒙古源流》所依据的基本史料之一。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有留金锁整理注释的蒙文本,名《十善福白史》。 ②藏文书名。全称《西藏执政王系白史》。成书于1946年。初为手抄本,1947年于拉萨刻版传世。作者多麦巴根赖群培(1903—1951年),是近代史上著名藏族学者。生于今青海热不贡秀明谢村。幼年被确认为亚麻扎西齐寺活佛。1917年赴地杂寺、拉卜楞寺学因明。1929年去拉萨哲蚌寺果艺扎仓鲁本康村从喜饶嘉措大师学经7年。1934年受印度班智热乎拉(又译罗睺罗)法师之聘,赴印度的瓦拉纳斯及斯里兰卡的梵文大学学习梵文。1938年返藏,赴后藏夏鲁寺,萨迦寺考查经典。同年又返回印度。1945年返藏前曾应侨居印度的俄国人列里赫之请,协助用英文翻译藏文《青史》(1946年出版)。作者精通梵文、印地文、英文及敦煌古藏文,并重视汉文史书,通晓藏族历史及宗教。曾抄录并研究印度收藏的原我国新疆、敦煌出土的古藏文文书,佛经及文物,并专门去热玛岗及吴香多(又译温江多)对噶琼寺碑及无字碑进行考查研究。在霍尔康支持下在罗布林卡开始撰写此书。由于他一贯坚持爱国立场,反对英国殖民主义侵藏,不满某些反动贵族的行为,被捕入狱,此书最后完稿于狱中。书中利用敦煌藏文史料及唐代汉文文献,结合藏区实况,详加勘比,写出松赞干布至赤松德赞的历史。因3年监狱的迫害,后部《白史》未能写成。

猜你喜欢

  • 独锦蛮

    古族名。属乌蛮系统。唐时居住在秦藏川(今云南省富民、罗次、禄丰一带)南。族多李姓。天宝(742—756)中,唐廷曾任命其首领为蹄州(一作岿州,地望失考)刺史。世与南诏相婚娅。贞元十年(794),其族李

  • 鄢水

    见“夷水”(759页)。

  • 安藏

    ?—1293元代畏兀儿翻译家。即安藏札牙答思。字国宝,自号龙宫老人。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9岁从师学佛经。15岁习儒、释二家文书,通多种语言,在翰林中颇负盛名。宪宗蒙哥时(1251—

  • 陇西郡王

    封爵名。 (1)五代梁乾化三年(913)末帝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进此爵,为党项首领封王之始。(2)后周广顺元年(951)太祖封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为此爵。

  • 俄罗斯族

    中国少数民族名。旧称“归化族”。主要分布于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及乌鲁木齐等地,少数散居于内蒙古自治区。解放前总人口有19000余,多数为19世纪后陆续从俄国迁入。因与新疆各族人民长期共处,遂发展为中

  • 参狼羌

    西羌的一支。又称武都羌。原居河湟地区。秦献公初立(前384),欲复穆公之迹,兵临渭首(甘肃渭源),诸羌畏秦之威,相继外迁,此支即迁于武都地区,与氐杂处,中心在今宕昌与岷县连接处。西汉设武都郡(治武都县

  • 魁星楼

    壮族地区革命遗址。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乡所在地。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间,高约4丈,形为角塔式楼房,红檐绿瓦,檐棱飞龙舞凤雕刻,内分四层,沿梯盘旋而上顶层,可远眺数里内外。原供祀魁星神像,故

  • 阿答儿斤

    即“阿答里急”(1229页)。

  • 民族同化

    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它是从民族产生以来,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存在的历史现象。民族同化可分为自然同化与强迫同化两种。自然同化是进步现象,而强迫同化则是一种民族歧视、

  • 孛儿只斤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博尔济锦,意为“蓝眼睛”。据《史集》载,该部出自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把阿秃儿,后逐渐成为姓氏。清代译作博尔济吉特氏,指也速该诸子的后裔,即元代蒙古“黄金家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