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达
隋时龟兹乐师。炀帝时任隋廷乐正,创万岁乐、藏钩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汁百草、阴龙舟、还旧宫、长乐花及十二时等曲。唐贞观年间(627—649),仍在唐廷任乐正,作有《春莺啭》等曲。
隋时龟兹乐师。炀帝时任隋廷乐正,创万岁乐、藏钩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觞、神仙留客、掷砖续命、斗鸡子、汁百草、阴龙舟、还旧宫、长乐花及十二时等曲。唐贞观年间(627—649),仍在唐廷任乐正,作有《春莺啭》等曲。
即西州回鹘。因其首府置于汉高昌壁故名。参见“西州回鹘”(703页)。
?—1233金大将。又作石盏女鲁霤。本名十六。女真族。石盏氏。兴定三年(1219),以善将兵,由河南统军使改元帅右都监,行平凉元帅府事。建议建城镇戍,就地屯田,且耕且战,以遏西夏入扰,以功迁昌武军节度
?—1840清代四川大金川八角碉土司。藏族。道光二十年(1840),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于广州受挫后,改道北上窜扰浙江海岸。他同土守备喀克哩率2千藏军,被编入四川营参将王国英部下,随军攻宁波南路,率藏军
古城名。雍正元年(1723)建于布隆吉尔(今甘肃安西县东北),安西同知驻扎。六年(1728),于杜尔柏津西北(今安西县)建新城,周6里7分(一作6里3分),设4门。初为厅治,为兵备道驻扎。城内有鼓楼,
古族名。亦作赤勒、涉勒、赤狄、狄历、铁勒、丁零等,为汉文史籍中不同时代、地区、民族对该族的称谓。一说皆是突厥语Turk(意为“强力”、“气力”)的音译或音变、讹音,系对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之统称。赤
?—534北魏大臣。一名阿斗泥。神武尖山(今山西朔县)人。敕勒(高车),贺拔氏(后改何氏),一说鲜卑人。武川军主贺拔度拔子。初为太学生,及长能左右驰射。正光(520—525)末,与父兄赴援怀朔镇,弹压
参见“地方台站”(678页)。
约1604—约1630※叶尔羌汗国第六代汗。※阿黑麻汗之少子。约1618—约1630年在位。父被叛乱※异密杀害后,以年幼,由※黑山派※和卓沙迪和异密们拥立为汗。在位期间,黑山派和卓势力开始干预政治,汗
南北朝时期北魏法令总称。亦称“后魏律令”。拓跋鲜卑建立北魏后,使用汉族士人,根据《汉律》,参酌魏晋南朝各律,先后九次编纂修定法典。(1)天兴元年(398),道武帝拓跋珪命三公郎王德定律令,申科禁,除前
?—56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比。※乌珠留若鞮单于子。原任匈奴右奥鞬日逐王,主南边八部及乌桓事。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以己为前单于长子不得立,反立蒲奴,怀怨,密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