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山
山名。①在今河南获嘉县北。东晋太元十七年(392),丁零翟魏君主翟钊遣将翟都攻馆陶,屯苏康垒。三月,为后燕慕容垂所败,求救于西燕慕容永,遭拒。六月,败走滑台,收余部北渡河,登此山凭险拒守,因粮尽援绝,被迫下山决战,兵败,单骑投奔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慕容永。 ②在今辽宁小凌河源松岭。东晋元兴三年(404),后燕慕容熙与苻后游猎,北登此山,东逾青岭,南临沧海而还,士卒为虎狼所食及冻死者5千余人。 ③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越绝书·越地传》称其山在犬山之南,勾践猎白鹿处。
山名。①在今河南获嘉县北。东晋太元十七年(392),丁零翟魏君主翟钊遣将翟都攻馆陶,屯苏康垒。三月,为后燕慕容垂所败,求救于西燕慕容永,遭拒。六月,败走滑台,收余部北渡河,登此山凭险拒守,因粮尽援绝,被迫下山决战,兵败,单骑投奔长子(今山西长子县西南)慕容永。 ②在今辽宁小凌河源松岭。东晋元兴三年(404),后燕慕容熙与苻后游猎,北登此山,东逾青岭,南临沧海而还,士卒为虎狼所食及冻死者5千余人。 ③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越绝书·越地传》称其山在犬山之南,勾践猎白鹿处。
旧时壮族供奉的神祗。流行于广西河池、南丹、宜山、都安、柳江、融安、鹿寨、龙胜等县壮族地区。相传莫一大王为宋代壮族英雄,有移山倒海本领,后被朝廷杀害,变成灵验的神灵。旧时几乎每家神龛上都写着“敬祀通天圣
青海省方志。光绪三年(1877),西宁知府邓承伟发起主办,邀请西宁办事大臣豫师、西宁道张宗翰协同西宁人来维礼等人依循旧志体例,设局续修,次年脱稿,九年(1883)始印成书。所记起自清乾隆十二年(174
见“阿帕克和卓墓”(1245页)。
见“哈密”(1630页)。
见“四馆四里”(555页)。
见“脱脱不花”(2082页)。
清代满族女诗人。字芷亭,号呼奴山人。本宗室,出家,易姓名为清虚观道士。著有《漱芳诗存》。
见“鲜质可汗”(2459页)。
清道光朝瑶族起义首领。又名蓝元旷。湖南新宁县麻林峒人。瑶族。虽家境贫寒,但年幼苦学,曾考取秀才,为人正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有胆有识,颇孚众望。道光年间(1821—1850),新宁县瑶山八洞一带,官府豪
元代诸色户计之一。中统五年(1264)开始定籍。专司巡逻地方、缉捕盗贼、执械护送过境官府纲运及流徙罪犯。自诸色户计中每百户取中户一人充役,原承担的包银、税粮由其余99户分摊,并免杂泛差役。值役时初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