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笏尔伯克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见“松木儿台吉②”(1297页)。
清代文史学家。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字吕璜,一字戒三。初随舅氏姓吴名远,后改今名。康熙间进士,选授庶吉士。历户部郎中,出为江西学政,至少詹事。曾充国史馆修纂,参与修撰《实录》、《明史》、《一统志》。
参见“皆木玛”(1623页)。
汉代黄河上流西四个郡的总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浑邪王降,汉于其地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酒泉郡治禄福县(今甘肃酒泉县)。武威郡,元狩二年置,治姑臧县(今
隋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太子洗马※陆爽之子。少敏慧好学。初,官承奉郎。开皇二十年(600),追坐父事除名。常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探究音韵,详议南北是
鄂尔浑回鹘汗国古城。故址位于今蒙古国境内色楞格河上源大乌拉附近。公元8世纪中叶回鹘※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时建。据考古发掘报道,城呈正方形,长、宽、各260米。四周城墙下宽上窄,高3米,以土石构成。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国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18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18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
藏语音译,意为“知宾”、“知客”,即礼宾官,亦称噶卓。以僧俗四品官任之,因其随噶伦办事,接近机密,乾隆十六年(1751)规定,应于※东科尔内选精干者充任。复规定,除噶厦额设者外,禁止私设。领主宅邸中办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作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粮,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一译罗卜藏策楞。博尔济吉特氏。※昆都伦乌巴什四世孙。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妹夫(一说姐夫)。初隶准噶尔。雍正九年(1731),因不满噶尔丹策零统治,与避居准噶尔之青海罗卜藏丹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