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

突厥

古族名。鄂尔浑突厥文碑作Turk。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回纥等部落;狭义专指6世纪中叶至8世纪中叶的突厥。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阳,因金山形似兜鍪(古代战盔),其俗谓兜鍪为突厥,因以为部落名。11世纪70年代成书的《突厥语大辞典》释之为“最成熟最旺盛之时”。初臣于柔然,为其锻奴,首领※阿史那土门时其部渐盛,于西魏大统十二年(546),击破铁勒,降五万余落。废帝元年(552),重创柔然汗国,自立为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置汗庭于漠北高原鄂尔浑河流域的郁都军山(一作于都斤山、乌德鞬山,今杭爱山支脉),疆域最广时东起辽水,西抵里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抵阿姆河南。控中西交通要冲及丝绸贸易之路,对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隋开皇三年(583,一作二年),西面可汗※达头联合阿波、贪汗等共同反对※沙钵略可汗,在西部宣布独立,使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二部分。有官制、刑法、税法、文字(突厥文)。可汗地位最尊,皆出于阿史那氏族。下有小可汗、叶护、设、特勤、俟利发、俟斤、吐屯、发等官职,共分28等。大小官职由氏族酋长、部落首领等贵族阶层世袭。其社会性质,学术界尚无定论。虽存在牧主占有奴、婢的现象,仍不足据以断定其为奴隶社会。突厥民众居穹庐(毡帐)、食肉酪,披发左衽,逐水草迁徙。宗教信仰颇为庞杂。除萨满教在东西突厥均流行外,袄教和景教仅流行于西突厥,而东西突厥统治者亦多有皈依佛教者。参见“突厥汗国”(1759页)、 “东突厥汗国”(516页)、“西突厥汗国”(708页)。

猜你喜欢

  • 太原之戎

    古族名。戎之一支。周穆王西征犬戎,获其五王,遂迁戎于太原,故名。后周王屡征之,不克。太原的位置有今固原平凉说;包头五原说;山西太原说;赵城镇以南、冀城以西、永济以东、平陆以北说;山陕黄土高原东部说等。

  • 容妃

    见“伊帕尔汗”(808页)。

  • 速木耳

    见“松木儿台吉②”(1297页)。

  • 乐浪公主

    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斛律妻。北燕君主冯跋女。北魏永兴三年(411),斛律为抗拒北魏,与北燕结盟和亲,献3千匹马向冯跋求亲。冯跋不囿于民族偏见,力排众议,以亲女乐浪公主许之,遂在游击将军秦都等2千骑护送

  • 们罕

    明代云南耿马土官。参见“们罕金”(573页)。

  • 图古斯

    见“萧孝忠”(1994页)。

  • 纳哈滚

    傣语音译,意为“家族田”。系解放前云南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残留的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时期的古老耕地制度,迄至解放初期部分傣族地区仍有所保留。传说是由同一个祖先的分支传递继承下来的,属村寨内各个家族集体占有,不

  • 克烈部

    清代哈萨克中玉兹(鄂尔图)分支部落名。又译柯勒依。先民为蒙元时期克烈部。南宋嘉泰三年(1203),克烈部首领王罕被成吉思汗战败后,被迫西迁,后遂融合于哈萨克,为左部哈萨克重要成员之一。乾隆二十二年(1

  • 摆腰台吉

    见“不彦台吉”(270页)。

  • 跳牌

    见“跳丧”(23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