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官制

突厥官制

古代突厥汗国职官制度。关于汗国职官设置情况,诸书记载,详略不一。目前学术界一致公认《通典》所述,最为完备。其国以可汗为最高首领,建庭于郁都斤山(位于鄂尔浑河上游,今杭爱山支脉)。可汗而外,有小可汗,多为汗之子弟或近亲。官职初有10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始波罗,又称“莫贺弗”,沙波罗、沙钵略、乙失钵,皆勇健者之称;三大罗,由“大罗便”(酒器)得名,官特贵,皆以子弟充任;哥利达官,“哥利”谓“”,“达官”即“达干”;贺兰苏尼阙,“贺兰”谓“马”,“苏尼”为“掌兵官”;珂罗啜,由珂罗便(黑色)得名,职位高,多以年长者充任;索葛吐屯,“索葛”谓“发”,职位如州郡之官;匐你热汗,掌监察非违,厘定班次;安禅具泥,掌家事如国官;间或置附邻可汗,意指卫士;遗可汗,“遗”意谓“屋”,或言屋可汗。后随着势力发展,制度日备,其官吏职掌、配置又有不同程度变化。可汗而外,官号发展至28等。其中常见的有叶护、设、特勤、俟利发、吐屯发、颉利发、屈律啜、闫洪达、俟斤、梅录、匐等。“叶护”,是指部族中分部之长(一说为管辖西部的长官);“”,又译“”、“”,为典兵官;特勤,有的史籍讹称作“特勒”,为可汗子弟侄甥之称呼;俟利发、颉利发、俟利弗、俟利伐,同名异译,为参与决策、评议政事官员;吐屯,为驻节异国或他族地区的监领官;啜,为统领5咄陆官员,一啜管一“箭”;俟斤,为统领5弩失毕部官号(一说与颉利、颉利发、俟利发同名异译),一俟斤管一箭;闫洪达,为参与评议政事者;梅录,一说“统兵者”之意,一说为皇家总管;匐,“伯克”异译;诸官皆世袭。他们为汗国的统治阶级,是广大突厥人民的压迫者和剥削者。

猜你喜欢

  • 穷则

    藏语音译。又作群则。意为“作佛事者”。多为贵族僧侣,是靠向寺院及大堪布等发放布施而取得寺内免差特权者,分错钦(主佛殿)、扎仓及康村三个等级,依布施多少而定。

  • 乌默客

    ?—1709喀尔喀蒙古车臣汗。博尔济吉特氏。※伊勒登阿喇布坦子。康熙二十七年(1688),父死,袭汗号。时准噶尔部噶尔丹掠喀尔喀,随叔父纳木扎勒台吉归清,从众10万余户,受命驻牧于乌珠穆沁诸部界。因年

  • 雅巴尔岱

    清代武官。达斡尔族。姓鄂济氏,隶黑龙江正白旗。顺治(1644—1661)时,以委署参领转战湖南、广西等地。入云南后,败明将何兴祖于黄草坝,克昆明,授骑都尉世职。

  • 白苏发叠

    唐时龟兹王,又作白苏伐叠。王族白姓。白苏伐勃駃子。武德(618—626)初继位,号时健莫贺俟利发,臣属于西突厥汗国。贞观四年(630),遣使赴唐贡马,太宗赐玺书。十八年(644),安西都护郭孝恪伐焉耆

  • 干坝宗

    地名。又作岗巴宗。在靠近西藏和锡金边界的地方。光绪二十九年(1903)以荣赫鹏为首的英国侵略军借口谈判抢占该地,拒不与清政府和噶厦代表谈判,并企图北进,因该地业已设防严备,受阻,无法前进。遂撤走,又调

  • 陆法言

    隋音韵学家。名词,以字行。临漳(今河北临漳西南)人。鲜卑陆氏(步六孤氏)。太子洗马※陆爽之子。少敏慧好学。初,官承奉郎。开皇二十年(600),追坐父事除名。常与刘臻、萧该、颜之推等探究音韵,详议南北是

  • 乌真超哈

    满语音译,“重兵”之意,系指炮兵。后金天聪八年至顺治十七年(1634—1660),满汉语均用以称谓汉军一旗及八旗汉军。天聪五年(1631)春,后金汉匠首次铸造红衣大炮成功,共得40门,遂以佟养性统辖八

  • 黑儿普

    彝语音译。意为“负担”。旧时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彝族奴隶社会中的一种剥削制度。过年时,※曲诺、※瓦加(阿图阿加)两个等级每户必须向主子交纳半个猪头、1斤酒;主子家逢有婚丧嫁娶等事,必须交纳鸡、酒、肉,表示

  • 薛列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失里、石临、色埒河卫。原为元代失怜千户所。永乐六年(1408)二月,女真野人首领贾令哈、火秃等56人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弗朵秃河等11卫同时设立。在前苏联滨海边区苏

  • 喀喇沙尔

    清代新疆地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维吾尔语,“黑城”之意。康熙(1662—1722)中,准噶尔部噶尔丹占其地为牧场。清朝平定准部后,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喀喇沙尔城。城周254丈,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