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略安抚使
见“安抚使”(908页)。
见“安抚使”(908页)。
藏语音译,又称“本芒哦协”,原意为“官民相识”。解放前西藏藏北牧业区一种内差名称。约始于1945年。支差者依贫富分为5等:“达秀阿妈”(支差组的首户)、“达宝”(支差组的次等户)、中等户、中下等户及下
即“渤海”(2278页)。
见“耶律章奴”(1319页)。
见“达赖汗”(729页)。
元朝官署名。掌祭祀。文宗天历元年(1328),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又作泰禧院)。次年,改是名。秩从一品,“掌神御殿朔望岁时讳忌日辰禋享礼典”(《元史·百官志三》)。置院使、同知、副使、佥院、
见“平淀”(502页)。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亦称“瓷针”。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主治外感伤风、腰脊背痛、急性痧症等,男女老少均可使用,尤多用于治疗儿科脐风、夜啼、伤食、疳症、虚羸、腹痛等症。施术时,先将破陶瓷碗片置于清水中洗净,
云南土司名。明宣德五年(1430)置,一说万历(1573—1620)中置。辖境为今云南临沧县及双江县部分地区。元时属景东府地,明隶云州。清乾隆十二年(1747,一说十一年,1746)改置厅,隶顺宁府。
参见“什和勒伯克”(317页)。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25族之一。驻牧通天河东北岸。东界加迭喀桑,西北邻固察,南接拉布寺、迭达、扎武。有百长1员,属民300余户,耕山庐居。百户驻周均庄。信奉喇嘛教红、白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