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靖回民支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武装。又称“金川赤区回民支队”。1936年初,在中国共产党金川省委领导下,成立于四川绥靖,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所在地。主要由当地的回族青年120余人组编而成。辖3个排。支队长由回民马善全、吴三哥担任。后改称“回民独立连”。在开展游击战争、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巩固红色政权、开展地方工作、补充红军兵源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的回民武装之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武装。又称“金川赤区回民支队”。1936年初,在中国共产党金川省委领导下,成立于四川绥靖,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西北联邦政府所在地。主要由当地的回族青年120余人组编而成。辖3个排。支队长由回民马善全、吴三哥担任。后改称“回民独立连”。在开展游击战争、配合红军主力作战、巩固红色政权、开展地方工作、补充红军兵源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建立的回民武装之一。
即“火不思”(392页)。
?—前135故匈奴王。一作子军,汉景帝中元三年(前147),率众归附汉朝,封安陵侯,赐食邑1550户(一作1517户)。武帝建元六年(前135)病死。
即“桂娄部”(1802页)。
即“额登喀喇”(2535页)。
见“讷殷部”(920页)。
898—947五代后晋宗室、将领。亦作石赟,字德和。后晋高祖石敬瑭堂弟。初补太原牙将。及石敬塘即位,任飞皇城使,累迁曹州防御使。天福五年(940),拜河阳三城节度使。岁余,徙镇保义,为陕州节度使。少帝
见“李彝敏”(1045页)。
指民人为求生存而入旗籍。有三种:(1)清入关后施行“圈地”政策,北京城周围500里内民人因骇怕房地产业被圈被占,或由于※包衣大、屯领催的威逼,多有投靠八旗充当※旗人以冀庇护者。(2)清代汉族人多有流入
见“喀什噶尔”(2205页)。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其它部族下置石烈。毫兀真女姑为辽圣宗※兴圣宫下之一石烈。“女姑”,又译作“女古”,《辽史·国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