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腾越起义

腾越起义

清末云南腾越(腾冲)各族人民反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腾越同盟会支部成员,响应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号召,在张文光、刀安仁(傣族,原干崖宣慰使)领导下,聚集腾越的革命党人,于卧牛岗歃血誓众,宣告起义宗旨。10月27日夜,张文光率领由“自治同志会”组成的起义军一队(敢死队),在巡防军第四营队官李学诗的配合下,击毙该营管带,夺得指挥权。同时,驻腾新军七十六标第三营左队排长陈云龙亦击毙管带张桐,夺取新军左队的军权。张文光等乘胜包围腾越总镇兵署和军械局,在新军第三营后队和巡防军第五营的配合下,一举攻克总兵署、军械局和全部军政机关。经过一昼夜激战,起义成功,成立滇西都督府,张文光被推选为都督,后又增补刀安仁为第二都督。半月间,革命军分兵进攻永昌(保山)、顺宁(风庆)和云龙等地。起义队伍扩大到23个营,包括汉、傣、景颇、傈僳等族群众,一度控制腾冲、保山、龙陵、顺宁、云县、临沧、云龙等滇西广大民族地区,并在云南第一个建立起革命政权。孙中山闻讯,特致电嘉奖祝贺。

猜你喜欢

  • 忽剌温

    海西女真的别称。明人、朝鲜人称“忽剌温”、“火剌温”。清人称“扈伦”、“呼伦”。明初为海西女真,后为扈伦四部。朝鲜史所称“忽剌温归顺者”、“忽剌温兀狄哈”等,系指扈伦四部之一乌拉部女真。初猎于黑龙江,

  • 桃温军民万户府

    元地方政区名。桃温,清代文献作“屯”。因境内有桃温河(今汤旺河)而得名。为元初在水达达女真地所设5个军民万户府之一,先属开元路,后归水达达路。治所在今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乡(汤旺河口右岸)双河古城(即固

  • 移剌益

    ?—1202金朝大臣。本名特末阿不,字子迁。中都路(治今北京西南)胡鲁土猛安人。契丹族。移刺氏。以荫补国史院书写,历徐州录事、枢密院知法,三迁翰林修撰,兼监察御史,改户部员外郎。章宗明昌三年(1192

  • 阿图

    见“淑慧长公主”(2118页)。

  • 大勖进

    渤海国宗王。第二世王※大武艺子,文王※大钦茂弟。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奉文王命朝唐,获厚遇,唐玄宗于内殿宴饮、授官、赐袍带,留作宿卫。

  • 贡乔吉美旺波

    1728—1791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二世嘉木样呼图克图。俗称吉美旺波。藏族。生于多麦南部同仁昂拉之赛康附近。其父阿旺南杰为尖扎部落官员。1742年被认定为前世转世灵童。5岁从多合·瑙务坚赞受居士戒。6

  • 葱茈羌

    ※西羌的一支。汉魏时与白马、黄牛羌分布于※婼羌以西至葱岭间的西域南山(昆仑山)中。各有部落首领,与南道诸国相邻。《三国志·魏书·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称其为“月氏余种”。

  • 蒙古实业公司

    清末蒙古王公创办的新式企业。宣统二年(1910) 8月24日经批准,9月10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创办人是清末的蒙古王公,主要有科尔沁亲王阿穆尔灵圭、外蒙古赛音诺颜汗部札萨克亲王那颜图、阿拉善旗札萨克

  • 八家

    清代满族中拥有特权的八大家通称。天命七年(1622),清太祖努尔哈赤“立八和硕贝勒共事议政,各置官属,凡朝会燕飨皆异其礼”(嘉庆《清会典事例》卷2),于八旗中各主一旗,亦称八固山贝勒。其权势居一人之下

  • 兴和周报

    绥远官方刊物。由社会教育厅负责编辑。1932年冬在兴和创刊。报导新闻和传达政令。1936年10月改组,中共北方局派刘澜涛(化名刘振汉)出任社长兼编辑。从此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主张及抗日救国思想的革命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