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色提巴尔第

色提巴尔第

?—1788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又译色提卜阿勒氐、色提巴勒氐。乌什人。拜城伯克齐里克(齐)子。父死,嗣位,为准噶尔贵族胁徙伊犁。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定伊犁,请内附。阿睦尔撒纳叛乱后,徙居巴里坤。次年,乱平,复返伊犁。受定边右副将军兆惠派遣,侦霍集占叛状。后从征准噶尔宰桑呢吗有功,赏四品顶戴。二十三年(1758),从雅尔哈善征霍集占,授三品总管。继从兆惠进军叶尔羌(今莎车),被困于喀喇乌苏(黑水)。次年春,围解,还阿克苏。同年夏,引导兆惠取喀什噶尔(今喀什)。受命驻英吉沙尔筹济军粮,任英吉沙尔阿奇木伯克。二十五年(1760),调任阿克苏阿奇木伯克,从提督杨宁剿喀什噶尔伯克迈喇木、呢雅斯,授散秩大臣。赏二品顶翎。寻受命代理英吉沙尔、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二十六年(1761),返阿克苏。因以畜物助伊犁屯田民,获赏。二十九年(1764),进京朝觐,封辅国公。次年,归阿克苏,为清军筹运粮饷,协助镇压乌什赖和木图拉起义,负责监修乌什新城。三十五年(1770),进京朝觐,授喀什噶尔阿奇木。继调任叶尔羌阿奇木。因揭发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伙同鄂对盗贩官玉有功,获贝子衔,世袭罔替。

猜你喜欢

  • 婆娑府路

    金、元地方政区名。婆娑,一作婆速,清文献作博索,皆音近唐地名“泊汋”,疑因近泊汋城而得名。治所在今辽宁丹东市东北20华里之九连城村古城(一作蒲石河口附近)。金初置统军司于此,天德二年(1150)改置总

  • 清宗室九等封爵

    清廷初封其显祖塔克世本支的九等爵位。崇德元年(1636)四月,皇太极以“清”号立国,即帝位,始定王公以下九等爵。其名次循序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

  • 奚回离不

    见“回离保”(781页)。

  • 俄布

    藏语音译,意为“头人”。解放前四川甘孜麻书藏区地方基层组织之头人。为世袭村长。一般每村1—2人。个别村有4人者。主管全村事务,每年每人需有两个月到保证公署值班,自备伙食,无报酬。领有一定数量的耕地、“

  • 南海子渡口

    内蒙古包头地区黄河渡口之一。清同治十三年(1874)开辟。同治以前,由于土默特右旗境内(即今包头地区)过往客商、货物原利赖毛岱渡口(时称官渡)渡河,后因黄河改道,毛岱渡口脱离河道岸口,遂由土默特总公署

  • 喀尔喀车臣汗部右翼中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鄂罗格依,接本部右翼中右旗界;西至伊克噶札尔阿齐图山,接土谢图汗部左翼右末旗界;南至乌兰陀罗海,接土谢图汗部左翼中旗界;北至巴颜哈喇接土谢图汗部中旗界。有佐领8。会盟于克鲁伦

  • 水西制度

    贵州彝文史书。流传于黔西北、滇东北地区。约成书于清初,作者不详。主要记载水西(今鸭池河以西,大方、黔西二县及其周围地区)、茫部(今云南镇雄县一带)两个统治家支晚期的史事传说,尤其详细地记述了这两个家支

  • 委兀儿趁

    见“委兀慎”(1454页)。

  • 布当

    ?—1639清初将领。蒙古族。博济吉特氏。科尔沁部人。后金天命七年(1622),随明安归附努尔哈赤,授二等参将。天聪三年(1629),随皇太极征明,攻遵化,力战破明总兵赵率教,以功进三等梅勒章京。六年

  • 抹撚尽忠

    ?—1215金大臣。本名彖多。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市白城)猛安人。女真族。抹撚氏。大定二十八年(1188)进士,累迁顺义军节度副使、翰林修撰、同知德昌军节度事、签北京按察司、滑州、恩州刺史。迁山东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