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茶引

茶引

金、元时期茶商销售茶的凭证。元代,茶叶为专卖品。商人须购买茶引,凭引始能通行货卖,由产茶地所设茶运司、提举司执掌发引事。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立茶法,定长引、短引之制,长引每引茶120斤,收钞5钱4分2厘8毫,短引90斤,收钞4钱2分8毫。十七年,废长引,专用短引。年发引多达百万道。有元一代,茶法极严,商旅所到处须随处验引。售完,3日内赴所在官司注销,逾期,杖60。凡无引贩卖私茶及转让茶引、涂改字号、增添斤重、引不随茶者,杖70、茶一半充官,一半付告人充赏。伪造引者处死,家产付告人充赏。明、清因之。清初视路途远近及行销地区,亦有长引、短引,内地腹引、边地边引之分。其法先由户部颁引于四川、陕甘产茶区。商贩向政府纳税领引,凭引购茶,运销,每引连包重百斤,茶与引相符者则准远销,茶引不符或无引者则视同私茶,予以没收或处罚。乾隆年间(1736—1795),因川省松潘引多、茶壅,将天全州之积引改拨成都、彭县、灌县行销,后3县欠茶课税银,豁免。同治年间(1862—1874),印官茶票代引,不分省份,各地商贩均领印票,每引50道给票1张,计茶40包,每包正茶100斤、副茶25斤,四川茶引专销康、藏地区。清末大部分地区废引,西藏,陕甘至民国时亦废。

猜你喜欢

  • 胡日达

    见“奶豆腐”(646页)。

  • 迎月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夏历正月十五日“初昏,持炬登高,谓之迎月”。另据李朝金迈淳《洌阳岁时记》正月条载,是日初昏,农家“束炬点火成群,向东而

  • 夺吉汪结

    清代后藏地方官员。藏族。为人干练,办事可靠。光绪十四年(1888),为东科尔,帮仔本公所书算。十七年(1891),为七品扎称营官。二十年(1894),升六品森宗营官。二十三年(1897),调补六品岭噶

  • 交根钱

    民国时期广西凌乐县政府对当地瑶等民族一种敲榨性剥削。当地县府掌握一部分“官田”,若要租种,首先携带鸡、酒等礼物去县衙申请租种,主管人同意后给划出一块土地,按播种籽面积先收取若干银元(1斤种籽面积,收取

  • 罗打鼓羌

    明代羌族部落名。分布在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汶县北部。宋时即已存在。陇木长官司使祖先杨文贵曾随官军征讨之。宣德年间(1426—1435 ),将军陈怀、蒋贵又率兵镇压。万历元年(1573),该部羌人围茂

  • 圣天子毗伽可汗

    见“毗伽可汗”(1649页)。

  • 羊肠河

    河流名。老哈河支流。古称苍耳河。源于翁牛特旗西部苏家营山地。全长130余公里。辽代为上京和中京之间的界河。清代曾称伯尔克河。河水东西横亘,穿山谷越平川,曲折蜿蜒,极似羊肠,故名。东流至哈拉道口波罗和硕

  • 陶林起义

    辛亥革命时期内蒙古陶林地区爆发的反清起义。1911年11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陶林厅(治今内蒙古卓资县西南)附近乡村会党武装和陶林厅的的百余名巡警,在同盟会的影响和大同起义的胜利形势推动下,以赵喜泰为首

  • 固木布

    参见“衮布”(2091页)。

  • 克石炭

    见“克失旦”(9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