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萨迦地方政权

萨迦地方政权

元代宣政院在乌思藏地方所置地方政权名。亦称萨迦政权、萨斯迦政权。藏传佛教后宏期,乌思(前藏)、藏(后藏)地方款氏(亦作昆氏)家族高僧贡却结布,在萨迦(今西藏萨迦)建寺立宗,创萨迦教派。传至四祖萨班,德高望重,为世所尊,蒙古贵由汗元年(1246),应阔端之召,率2侄※八思巴及恰那朵尔只赴凉州(今甘肃武威)晋谒,发表致乌思藏蕃人书,遂归附蒙古。元世祖即位,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释教总制院),掌全国佛教及吐蕃全境事务,封八思巴为帝师(初封为国师),以历届帝师领院事,成定制;又封恰那为白兰王,掌乌思藏地方最高执法之权。至元二年(1265),命2人率随员往乌思藏清查户籍,以郡县其地。四年(1267),恰那卒,应八思巴之请,翌年(1268)改置萨迦本钦(藏语音译,意为:长官)一职,赐“乌思藏三路军民万户之印”,以继司其事。二十四年(1287)又派员赴乌思藏,会同本钦再作清查,分封各处政教首领为万户者13,置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萨迦本钦数届兼任宣慰使职,十三万户亦受本钦调遣。迄元末,帕竹万户绛曲坚赞崛起,至正十四年(1354)攻占萨迦取代本钦之职权。在此期间,因兼领宣政院事之帝师及掌管乌思藏最高执法大权之本钦,均出自萨迦,故在藏文文献中称之为萨迦政权。

猜你喜欢

  • 甘州回民抗清斗争

    清初回族反清斗争。顺治五年(1648)四月,甘州副将米剌印与丁国栋等人,在甘州(今甘肃张掖)发动回汉人民起兵反清,杀死清巡抚张文衡与大批文武官员,以“反清复明”为号召,拥明延长王朱识�&

  • 昂木仁

    参见“昂仁”(1412页)。

  • 卜言兔

    明代蒙古内喀尔喀巴林部领主。又称柏彦务。孛儿只斤氏。※达延汗裔孙,※速把亥长子。驻牧于辽河流域。万历九年(1581),从黑石炭等攻辽阳,大败明军,歼明将士300余人。十年,助父攻义州(今辽宁义县),被

  • 诺门汗

    清代对喇嘛教高级僧人的一种封号。“法王”之意。地位低于呼图克图。凡受此号者,皆由清政府给予敕印,并得实行转世。

  • 转山会

    旧时藏族宗教及民俗活动之一。流行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地区。每年夏历四月八日举行。每逢春播结束,藏族和其他族人民,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带上帐蓬、山货、药材和其它土特产品,赶着车汇集于跑马山及折多河畔

  • 圭茅

    清代台湾高山族“番社”专门储藏作为社饷的谷米仓库。以竹、木和茅草筑成,或方或圆,或三五间、十余间毗连,基高于常屋,每间可容谷300余石。

  • 策勒村事件

    民国初年新疆各族人民反抗沙俄侵略的爱国斗争。1912年2月,居住在新疆于田县策勒村的俄国商人色依提,因仗势横行,任意敲榨勒索,强占水利,目无中国国法,激起当地群众义愤,被控入官,受拘押。获释后又于6月

  • 驩头

    古代苗民部落首领。亦称驩朱、驩兜、��兜、��吺、丹朱。其所统称驩头国,为※三苗部落联盟的一支。分布于今湖南、江西北部地区。尧时,曾参加与三苗部

  • 六部大人

    北魏初期官名。鲜卑拓跋贵族建立北魏后,其官制既模仿汉晋,又保留原游牧部落的某些特色。明元帝拓跋嗣泰常二年(417),置六部大人官,有天部、地部、东、西、南、北部,皆以诸公为之大人,大人各置三属官,辅佐

  • 奕绘

    清朝宗室。满族,爱新觉罗氏。字子章,号太素道人、幻园居士。高宗※弘历第五子荣纯亲王永琪孙,荣恪郡王绵亿子。封贝勒,官正白旗汉军副都统、内大臣。著有《子章子》、《明善堂集》40卷、《妙莲华集》、《秘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