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袞布

袞布

?—1705

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又作固木布,号阿齐巴图尔。博尔济吉特氏。青海※固始汗第三子达兰泰子。初驻牧嘉峪关外。清顺治十三年(1656),以叶尔羌汗国尝夺其属,乘叶尔羌使者克拜率三百人入贡、抵肃州之机,欲引兵袭之,为清甘肃巡抚周文煜所阻。康熙(1662—1722)中,清遣使谕策妄阿拉布坦与噶尔丹绝往来,道经嘉峪关外,他助粮糗驼马,且派人充向导。三十六年(1697)春,遣宰桑祃木特至清军营请内附。旋令长子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赴察罕托罗海(位于青海湖畔),参与青海诸台吉会盟。因达赖汗子拉藏怨其私遣使内附,擅希宠于“天朝”,欲引兵袭之。额尔德、尼额尔克托克托鼐惧,中道返归。袞布复使次子朋素克莅盟。四十三年(1704),清廷以其先于诸台吉内附,封多罗贝勒。为青海和硕特前左翼头旗祖。②(?—1708)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玄孙,图蒙肯第十三子。康熙元年(1662),以札萨克图汗旺舒克为同部罗卜藏台吉额璘沁所杀,他率左翼兵击走额璘沁,受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嘉奖,授昆都伦博硕克图号。二十五年(1686),赴库伦伯勒齐尔会盟,授札萨克。二十七年(1688),遭准噶尔部噶尔丹掠,率众投清。二十九年(1690),移牧内汛,遭噶尔丹追击、兵败,得尚书阿喇尼援,得脱。三十年(1691),赴多伦诺尔(今内蒙古多伦县北上都河西南岸)会盟,封多罗郡王,仍兼札萨克。三十五年(1696),随抚远大将军费扬古败噶尔丹于昭莫多(今蒙古国土拉河、克鲁伦河上源)。三十六年,准噶尔部噶尔丹卒,朔漠平,归游牧。

猜你喜欢

  • 哈马鲁丁

    ※ 朵豁刺惕部※异密。又译怯马鲁丁。※播鲁只之弟。1365年杀死※东察合台汗国※也里牙思火者汗,自称汗,引起“众异密和他对立,国内沦于纷争不已”,河中地区(阿姆、锡尔两河之间地)※帖木儿趁机多次入侵,

  • 白山派

    中国伊斯兰教派之一。又称“白山宗”、“白帽派”。17世纪初年起流行于新疆。始祖玛哈图木·阿杂木长子穆罕墨德·伊敏(伊禅·卡兰)和卓。相传早年在新疆阿图什北面柯尔克孜族地区布教,徒众喜冠白帽,故称。宗教

  • 乌力安

    见“鹿哨”(2104页)。

  • 阿鲁丁

    见“玉元鼎”(475页)。

  • 文䇸

    清代满族女诗人。字湘华。克勤纳平郡王曾孙女,兄景麟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著有《佩兰轩绣余草》。

  • 窝集左卫

    见“兀者左卫”(110页)。

  • 拓跋羯儿

    ?—451北魏宗室。鲜卑拓跋氏。道武帝※拓跋珪孙,河南王※拓跋曜子。泰常元年(416),其叔河间王拓跋修卒,无子。太平真君元年(440),从兄弟太武帝拓跋焘令其袭修爵为河间王,后改封略阳王。二年,与永

  • 海乙寺制

    中国伊斯兰教的一种制度。清同治(1862—1874)年间由阿拉伯、中亚等地传入,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回族地区。“海乙”或译“罕义”,阿拉伯语意为“大的”、“总的”、“中心”。即由一个“海乙”(大)寺

  • 徒门

    见“萧柳”(1990页)。

  • 莫那察山之战

    蒙古部与蔑儿乞部战争之一。莫那察山又作莫察那山、孟察山、木鲁彻薛兀勒山。地在薛灵哥河(今色楞格河)流域,1197年,蒙古部铁木真(成吉思汗)结克烈部王罕,大败夙敌蔑儿乞部脱脱(又作脱黑脱阿)于该地,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