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洱河风土记

西洱河风土记

书名。唐人梁建方撰。卷数不详。唐贞观二十二年(648),梁建方出兵西洱河地区,将松外蛮和河蛮等部及所在地的见闻纂录成书。转录入《通典》、《新唐书》、《唐会要》等书。此书记载了洱海地区的风俗物产和社会情况,反映了云南经济重心由滇东北向滇西的转移,是研究唐代前期西洱河白蛮的来源、分布以及社会经济的重要史料。《云南史料丛刊》第22辑有林超民的精校本。

猜你喜欢

  • 颉州

    见“高州”(1907页)。

  • 张伏利度

    晋代乌桓首领。拥众2千,驻屯乐平(治今山西昔阳)。恃众屡拒汉国刘渊(304—310年在位)招纳。渊辅汉将军羯族石勒定计,伪获罪于渊,投奔之,结为兄弟。使勒率众攻掠,所向无前,为诸胡畏服。汉元熙四年(3

  • 恩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最高等级封号之一,授兽纽金印。延祐六年(1319),成吉思汗弟合撒儿后裔八不沙子月鲁帖木儿始受封。

  • 汉军火器营

    清代八旗汉军中兵种之一。始设于后金天聪五年(1631),太宗皇太极命名为“乌真超哈(重兵)一旗”。因系由八旗※汉军枪营、※汉军炮营以及护炮的※藤牌营所组成,故名。

  • 敦珠克山卫

    见“朵州山卫”(841页)。

  • 蒙古练椎

    蒙古族已婚妇女的一种传统发型。亦作练垂。元明时期即甚为流行。明人萧大亨《夷俗记·帽衣》载:“若妇女,自初生时业已留发。长则为小辫十数,披于前后左右。必待嫁时,见公姑,方分为二辫。末则结为二椎,垂于两耳

  • 和素

    清康熙时著名翻译家。内务府满洲镶白旗人。姓完颜氏。阿什坦子。字存斋。累官内阁侍读学士。御试满文第一,赐号巴克什,充皇子师傅、翻译房总裁。译有《清文左传》、《清文黄石公素经》、《清文三国志》、《清文菜根

  • 夷离毕院

    见“夷离毕”(760页)。

  • 吴留

    见“萧恒德”(1997页)。

  • 谦河

    河名。又作欠河、剑河。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乌鲁克穆河。蒙古国建立前,吉利吉思(又作乞儿吉思)、撼合纳(又作合卜合纳思)、兀儿速(又作乌斯)、秃巴思(又作秃八、谦谦州)等部沿河而居。元太祖二年(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