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藏

西藏

地名。即今西藏自治区所辖之行政区。唐为吐蕃地。元朝纳入中国版图,在行政上直隶元中央。“乃郡县土蕃地”,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其中之一为乌思(斯)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中心整个地带。明承元制,称乌斯藏和俄力思,设乌思藏及朵甘二都指挥使司,清沿之。顺治时(1644—1661)称卫藏,又称图白忒(土伯特)、唐古忒。康熙二年(1663)官方文献始用西藏一名,并明确其地区范围,不包括甘、青、川、滇等藏区。官方行文中,有时仍用卫藏之别称。以冈巴拉山为界,以布达拉为中心的地区称前藏,又曰卫;以扎什伦布为中心的地区为后藏,又曰藏。统名曰卫藏。雍正三年(1725),由四川提督奉命勘界,于巴塘、江卡,即今西藏芒康之间的宁静山(藏名邦木拉)上树碑,定为川藏分界地(民国时曾一度以金沙江为界);后又勘定西藏与青海、云南之分界和行政区划。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6年将昌都地区并入,并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9年平息由原西藏地方政府反动上层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并进行民主改革。1965年9月建立西藏自治区。现辖1个地级市、7个地区、77个县(1984年)。西藏地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向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有唐古拉、昆伦、冈底斯等山。南以喜玛拉雅山为最长、最高,珠穆郎玛峰即位于其间。境内有藏北高原的牧区,又有藏南谷地的农区。雅鲁藏布江贯穿全境东西,有阿里的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等,澜沧江、怒江、金沙江流域是理想的开发区。境内有纳木措等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牧业盛产牦牛、藏北羊,农区以青稞、小麦、园根为主。矿产及药材极丰。现有川藏、青藏、新藏及滇藏公路,可四通八达,又修通中国与尼泊尔间的藏尼公路。有北京至拉萨、西安至拉萨等航线,贡噶机场扩建后,可通世界大型喷气飞机。解放后工业从无到有,现已形成新的开放型工业体系及经济体系。邮电、医疗等事业也迅速发展。古寺、旧宫、文物单位都得到保护和维修。大昭、小昭、桑耶等名寺都不断修缮,成为藏民朝佛圣地。西藏四大寺的宗教活动也得到国家的尊重、保护和扶持,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唐蕃会盟碑、藏王墓等都得到修缮。藏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传大招、活佛转世、朝佛、转山朝圣、朝湖、藏历年、雪顿节等,均得到国家的保护。藏族人口解放前一向停留在1百万左右,现已达4593330人(1990年)。境内珞巴族、门巴族、夏尔巴人及僜人等,也同样得到巨大发展。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正迅速成长,与世界许多国家文化界有密切交流,多次召开藏学会议,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藏学会议,传播藏族的民族文化,为我国藏学事业赢得荣誉。

猜你喜欢

  • 纳龙达

    傣语音译。“纳”意为“田”,“龙达”意为“下面的眼睛”。旧时云南西双版纳封建领主之管家一类的人员。负责为领主催收粮课,到官田监督农奴代耕。领主划给一定数量土地——“龙达田”,作为在职期间的薪俸。

  • 慕容策

    386—398十六国时期后燕太子。字道符。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后燕国君※慕容垂之孙,※慕容宝少子。封濮阳公。后燕永康元年(396),父慕容宝嗣位后,背慕容垂临终遣诏,舍庶子慕容会

  • 仆散忠义

    ?—1166金大将。本名乌者。上京(治今黑龙江省阿城县白城)拔卢古河人。女真族。仆散氏。婆速路统军使背鲁子,太祖宣献皇后侄。为人谦以待下,敬儒士,善御将士,有大略。年16,领本谋克兵,从完颜宗辅平陕西

  • 革兜

    见“仡兜苗”(572页)。

  • 阿史那土门

    ?—552突厥汗国创始人。又作吐门,意为“万夫长”。阿史那氏。大叶护吐务之子。初为突厥部落首领,臣属柔然,其众充柔然锻奴(铁工)。后部落稍盛,始与西魏通商,至塞上市缯絮。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宇文

  • 吉里雅木

    维吾尔语音译,即“地毯”。新疆维吾尔民间重要手工艺制品。以羊毛和棉线织成。分毛毯、丝毯、金银线编织加栽绒丝毯3种。尤以和田所产最著名。有千余年历史。工艺精细、色彩艳丽、花样新颖,富有民族特色。深为中外

  • 秃思忽

    即“图苏胡城”(1437页)。

  • 鄂容安

    ?—1755清朝大臣。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字休如。号虚亭。大臣鄂尔泰长子。雍正进士,选庶吉士,入值军机。乾隆初,历任侍读、祭酒、兵部侍郎、翰林院掌院学士、河南巡抚。十二年(1747),办送金川兵

  • 回纥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

    突厥文碑铭。又名《磨延啜碑》、《葛勒可汗碑》。1909年芬兰学者兰司铁在蒙古国色楞格河及希乃乌苏湖附近发现。碑文共50行,破损处较多。碑约建于唐乾元二年(759)。记述回鹘汗国第二代可汗葛勒可汗(即磨

  • 瑶池都督府

    唐代建立于突厥地区的羁縻机构。贞观二十一年(647),以阿史那贺鲁内属,置府,析其众于庭州莫贺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东北)。高宗永徽四年(653),以贺鲁叛,罢府,析其地为金满、沙陀2州。